不過他收購二手落后設備的消息,最終還是傳進了同學群里,同學群里做過這個課題的人不少,于是大家就知道了,劉夢隆在為馮君打工。
王千秋、曹睿之類的,直接就跟他了解情況,劉夢隆也不瞞著沒辦法瞞,王千秋還是宿舍老四呢。
大家琢磨一下,馮君那么難聯系,收購設備也需要不少資金,于是索性就約定,有了業務直接找劉老大好了,賺到的錢對半分。
劉老大骨子里是老實人,而且他最近也賺了不少錢,就說對半不可能,最多我在利潤里抽十個點管理費。
有這些同學的幫忙,劉老大收購的路子又多了點,所以省外發展第二個月,雖然沒有爆炸性的增長,但也從一點三億漲到了二點一億。
不過不知道為什么,省外收購現在看來,也有點漲不動的樣子,劉老大心里有些奇怪。
后來還是李總打聽到了真正的原因,合著有人從伏牛打聽到了消息,于是開始相互串聯,說有人在收集二手設備,大家不要那么低價賣。
價格聯盟這種事,說難很難,但是說容易也很容易,尤其大家賣設備都是一錘子買賣,不存在爭奪市場的說法,于是多數人還真不著急了。
反正大不了賣廢鐵,既然可能多賣一點,為什么不多賣呢?
市場觀望的情緒很濃,但是也有人著急出手,再加上有同學幫忙,收購行為也一直在持續,只是真沒了前幾個月氣勢如虹的樣子。
然后新的情況就出現了,有幾家正在商談的客戶,因為跟李總有點交情,就告訴他說,不是我們硬咬著不放,實在是又出來一家收購二手設備的。
劉夢隆聞言一時大奇,差點就打電話問梁思玉,你們是不是又選了新的合作者,
還好他沉住了氣,過了幾天之后,終于從林美女那兒得到了消息,出手采購設備的,是會稽省的商人。
李總一聽就懂了,“這些家伙是想從中賺取差價吧?”
華夏很有些民間游資,是專門靠炒作物資賺錢的,從花卉到蔬菜,從玉石珠寶到古玩,從房地產到礦場……經常把物價炒到高點之后離場。
反正有些游資真的很討厭,不事生產,專門給別人添堵。
而二手設備也符合他們的炒作原則,首先這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其次就是采購方單一而且需求量大,不存在改變需求的可能。
李總很想去找對方的麻煩,但是打聽了一下,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敢吃這碗飯的人,道上力量就不可能差,而這一次,游資背后的幾位大佬能量巨大,任何一個都能輕松碾死他。
于是他去找林組長,結果林組長根本不理他,她可以接觸劉夢隆,卻絕對不可能接觸這種有活力的民間社會組織這是犯忌諱的。
李總只能掉頭找劉夢隆:還是你跟林組長去溝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