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覺得自己的算盤打得很好,楊玉欣也覺得他的算計不錯。
對他倆來說,覺得能放六億噸鐵礦石的貨場很難找到,但是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事華夏“地大物博”四個字,那真不是白說的。
別的不說,光是幾大港的港口,那貨場的面積就不可小覷,而內陸的大型運轉站,儲存貨物的能力,更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馮君在一夜之間,就搬運來了六億噸的鐵礦石,其中兩億多噸,就放在兩個沒什么名堂的鐵路小站的貨場里就是綠皮車都未必會停靠的小站。
那是這小站距離主干線不遠,到了主干線上,換個正經的車頭,可以嘩嘩地跑,速度也許不會很快,但是一拉就是四五十個車皮,一個車皮三百噸,五十個車皮就是一萬五千噸。
一天跑二十趟這樣的車,就是三十萬噸,一百天是三千萬噸,這還是一個方向。
如果兩個方向的話,一年得多少噸?
當然,這些都是數字,不代表什么,主要是這樣的站還有很多。
馮君作為文科僧,也是第一次切實感受到強大工業的力量,心說咱國家的運力真強。
當然,運力再強,也趕不上他的儲物袋,他也沒有再多想。
但是他謀劃的事情,卻是出現了詭異的變化。
第四天頭上,馮君正在琢磨“電力版聚靈陣”,楊玉欣找了過來,苦笑著發話,“鐵礦石降價的事兒……基本上要談妥了,下個月會官宣。”
馮君對“下個月官宣”一點都不意外或者說他以前會意外,但是現在真的不會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涉及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真的不是當下能定下來的。
甚至很多十拿九穩的事情,一旦發生了意外,也就沒有辦法再執行了國與國之間的意外,很多會歸咎到“不可抗力”身上。
考慮到民眾的擔心,推遲一點官宣,實在是非常正常的。
但他還是有點吃驚,“怎么一下就談妥了,咱們不是要慢慢地抻著他們嗎?”
“我也想啊,”楊玉欣苦笑著回答,“但是……有內賊!”
商業上的內賊,真的是很令人苦惱,這不僅僅是愛國與否的問題。
有些鋼企為了不受制于人,會購買一些鐵礦商的股份股份不會很多,也不會保證絕對的供貨充足,但是有股份和沒股份,終究是不一樣的,起碼獲得消息的能力就強很多。
這些在鐵礦廠有股份的鋼企,遇到礦石漲價的時候,雖然鋼企的成本會增加,但是礦場的利潤也會增加,這能沖抵掉一些漲價帶來的影響。
但是既然在礦場有了收益,他們作為股東,也有義務將一些“至關重要”的消息,傳遞給鐵礦石供應方。
此前他們就傳出,華夏新增供貨方是楊玉欣,但是楊主任的地位足夠高,來頭也大,平時還不容易接觸到,那些鐵礦石供應商不好聯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