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之主不是不會犯錯,而是錯了能夠改正……亡國之君也不是什么措施都是錯的,而是八方掣肘之下,根本做不成事,就算是對的事情,也沒法落實。
很顯然,老朱就是個執行能力超強的人。
從臨淮向南,一直到定遠,沃野之上,到處有趁著冬天,清理蒿草,挖掘溝渠的隊伍。士兵們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沒有任何人抱怨。
種出來的糧食,除了少部分田賦之外,其他都是軍中的財產……大家伙能吃得更飽,余下來的糧食還能養殖豬羊,雞鴨鵝狗一類,豐富餐桌。
等收獲之后,天天吃肉,也不是奢望。
產糧更多,上位就會出錢收購,賣了錢,大家伙在軍餉之外,就能領一份津貼。如果在打仗之中,不幸受傷戰死,撫恤金也能加倍。
這么好的事情,誰會拒絕?
而就在大家伙忙碌的時候,有一個老者在田間隨意轉了幾圈,偶爾拿出紙筆,畫了兩下,然后就離去了。
幾天之后,就傳出了一整套挖掘水渠的辦法。
身為治理黃河的水利專家,弄幾條引水渠,簡直就跟玩似的。
張希孟從賈魯手里拿到了方案,特別要求,引水渠要優先供應百姓的民田……如果真的遭了大災,水源緊缺,軍屯可以不要收成,民田必須保障灌溉用水。
張希孟相信,軍民魚水情,把根扎在百姓的心里,才是真正的無敵王師。
所以在方方面面,張希孟都盡量惠民、便民、利民……他的這些主張,全都得到了朱元璋的無條件支持。
縱觀整個歷史,幾百位皇帝當中,朱元璋絕對是最愛護百姓的那個……當然了,也有人說他管這個,管那個,但是他的兒子不也有混蛋的嗎?那些藩王作惡怎么算?
還能怎么算?
他是個皇帝啊!
他不是圣人,總不能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吧?事實上老朱也曾經竭力教訓兒子們,約束他們的行為,苦口婆心像個老媽子似的,他盡力了!
老朱做得如何,從馮家兄弟的態度就看得出來。
這哥倆在老朱的營中看過之后,徹徹底底,心服口服。他們放棄妙山寨,親自領著八百人歸附過來。
而且在馮家兄弟的帶動下,又有幾處山寨歸附了老朱。
這些人馬無一例外,都被要求參與屯田。
一句話,在老朱這里,糧食壓倒一切!
從軍中,到民間,尤其是那些拿到了自己土地的百姓,都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熱情,過年都只休息半天,然后就迫不及待趟著冰冷的河水,去撈河泥肥田了。
朱元璋這邊風雨凄凄,可是另一邊卻傳來了不幸的消息……彭大死了!
“此事蹊蹺,難道是趙均用下手害人?”
老朱腳上有泥,還是急匆匆回來,召集張希孟和賈魯過來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