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朱元璋這樣,他已經雄踞一方,卻還是兢兢業業,不圖吃喝,不愛美色,每天早起晚睡,忙忙碌碌,到底是圖什么?
難道他真的是天生的大善人,就喜歡對老百姓好?
繆大亨一時還想不通,但他卻感覺到了強烈的震撼。
連色目人老張都能站在朱元璋這邊,或許真的是天命所歸,元廷兵馬真的奈何不了他吧!
反正不管怎么講,朱元璋絕對比趙均用強多了,兩個人的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不過這也不是說朱元璋的治下就沒有缺陷了,恰恰相反,這一次短暫的沖突,其實是暴露了朱家軍缺陷的。
“上位,卑職以為以千戶統兵,人數太少了,應付山賊草寇,烏合之眾還可以,若是遇上了元廷精兵,僅僅靠一個和幾個千戶,怕是擋不住敵人!”
繆大亨從老張那里回來,在慶功宴上,就提出了建議。
而這一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張希孟的贊同。
“主公,其實這也是我想說的事情……當初咱們以千戶統軍,一來是兵馬不多,二來是都是新兵,很多人還不熟悉戰場情況,分散成各個千戶,訓練起來容易許多。可是眼下我們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五萬,甲等千戶和乙等千戶眾多,另外還有和州等地新歸附的兵馬。如果還是用千戶領軍,就不免兵力分散,在戰場上發揮不出戰力。”
提到了這里,大家伙都深有同感,尤其是徐達和湯和等人。
他們從四面八方圍上來,按理說趙均用應該插翅難飛,可結果卻是趙均用稀里糊涂逃了出去……如果不是受傷失血嚴重,又遇上了李文忠等人,沒準還真就跑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一個個單獨千戶之間,缺少配合,看似人數不少,但指揮不統一,反而造成了兵力不足。
這種情況如果遇到的是蒙古精騎,那么后果顯然是災難性的。
必須集中兵力,打造強悍的拳頭,才有希望在接下來的戰斗中獲勝。
朱元璋斟酌再三,也點頭了點頭,“先生的意思是要設置萬戶?”
按照元朝的編制,千戶之上,的確就是萬戶了。
趙均用投降元廷,給的也就是萬戶職位。
只不過張希孟卻是搖了搖頭,“主公,臣以為設置萬戶并不妥當。”
朱元璋眉頭舒展,忙問道:“為何?”
“眼下我們甲等千戶不過十余個,如果統編為萬戶,豈不是將所有兵權,置于一人之下?而且千戶官,百戶官,按照元廷的習慣,是需要世襲的,我們眼下雖然不用考慮此事,但日后不免會有所安排,假使有了萬戶,是不是萬戶也要世襲?那豈不是成了兵歸將有,成了藩鎮割據?”
“從兵權分配,長遠考慮,我都是反對設置萬戶。另外我也覺得萬戶編制有些臃腫龐大。兩軍交鋒,不管是多少兵馬,真正遭遇在一起,進行拼殺的,也就是萬八千人,通常情況還要更少。”
張希孟卻也不是胡說八道,這是冷兵器交戰的規律,畢竟一個指揮官能掌控的范圍就那么大,超出了一定距離,就無法做到如臂使指。
所以一條戰線,可容納的兵力,極限也就是一兩萬人。
常遇春說他領兵十萬,橫行天下,但這十萬人,肯定有前有后,有主有次,不可能都放在一線,因此直接投入戰斗的并不多。
如果這時候設置了萬戶,也就是一個萬戶頂上去了,頂不住就全軍潰退了。
“主公,我的意思是設立指揮使,每個指揮使統領三至五個千戶。在指揮使下面,還要安排一些騎兵,一些斥候,輜重兵。組成一個作戰的拳頭,既可以單獨對敵,也能幾個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比單獨的千戶強了許多,又方便安排調度。只不過有一件事,還需要注意。”
朱元璋聽著張希孟的介紹,頗為滿意,這些話簡直說到了心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