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軒沒有回答柳鎮山的問題,徑直走到兩件明朝永樂年間的青花瓷面前。
砰——
葉軒踢碎了左邊的明永樂青花瓷。
“你瘋了嗎?”
一名戴著老花鏡,眉頭緊鎖正在研究一副字畫的老者暴跳如雷。
“你知道這一件古董價值多少錢?八百萬!誰給你的膽子打碎這件青花瓷的?”
老者指著葉軒大聲訓斥,心疼的看著地上變成碎片的青花瓷。
柳鎮山爺孫倆對視一眼。
老者名叫季正浩,華夏赫赫有名的鑒寶專家,同時也是一名考古學家。
前些年備受矚目的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墓,就是由季正浩帶領團隊發掘出來的。
為了辨別出這些古董的真偽,柳鎮山特意邀請了季正浩前來東海市。
“我踢碎的是贗品。”
葉軒淡淡的說道。
“贗品?”
季正浩氣極反笑。
“你嘴巴一張一合就說它是贗品?老頭子我研究古董大半輩子,也不敢輕易下定論這兩件青花瓷誰是贗品,誰是真品。”
“你看一眼就知道了?!”
“你看不出來那是你學藝不精。”
聽到葉軒的話,季正浩氣的快要吐血。
幾十年了,葉軒是第一個敢說他學藝不精的人!
“柳鎮山,這個毛頭小子是誰?!”
季正浩扭頭問道。
“季老,您先消消氣。”
柳鎮山苦笑連連。
一個是救過自己孫子命的恩人,一個是自己打了好幾個電話才邀請過來的季正浩。
柳鎮山哪個都不想得罪。
“如果他也是你邀請過來辨認古董的人,那么今天有我沒他,有他沒我!”
季正浩話音剛落。
撕拉——
葉軒把地上一副字畫給撕碎。
“這可是宋朝崔白的山水畫,價值上千萬,你...你...”
季正浩喘著粗氣險些暈倒過去。
“仿制的陶瓷還有點水平,仿制的字畫太拙劣了。”
葉軒自言自語。
“老頭,我來告訴你怎么辨別真偽。”
葉軒指著地上碎掉的青花瓷。
“這種青花瓷出自明朝永樂年,想必你也知道永樂年官窯和民窯燒制出來的瓷器區別。而這件青花瓷顯然是民窯打造!”
聽著葉軒的話,季正浩點了點頭。
明朝永樂年官窯瓷器底部較厚,民窯瓷器底部偏薄!
這種常識季正浩自然明白,讓季正浩好奇的是,葉軒竟然一眼就看出這件青花瓷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古董,還看出來是民窯打造!
“可這又能說明什么?兩件古董底部厚度相同,我早就測試過了。并不能以此辨別這兩件青花瓷的真偽!”
季正浩冷冷的說道。
“明朝的民窯煉制出來的瓷器,還有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
季正浩瞪大眼睛。
“縮釉!”
季正浩拿起那個完好無損的青花瓷。
“果然有縮釉!”
“爺爺,什么是縮釉?”
柳長生仿佛回到了高中時代,葉軒和季正浩說的話他完全聽不懂,就跟化學老師講課那樣,聽天書一樣!
“瓷器燒制成功需要釉進行上色,這樣才算上完整的瓷器,就跟是畫家給一幅畫上色差不多!”
“但畫畫和燒制瓷器不同,給瓷器上色需要很高的難度,古代技術沒有現代發達。所以民窯煉制出現的瓷器,通常會有很多細小的縫隙,那些縫隙并不是瓷器碎了,而是上色時出現了問題。古代將顏料稱之為釉,所以有了縮釉這個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