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第一流的大唱片公司,要同時推出數組重量級的新人,都不是件易事。或者說,是不會這么做的事。
對手下藝人資源的分配,就是絕不可能把這一碗水端平。同一時期推出的新人,一定是眾星捧月式的,而不是分散重點,最后弄得全都不上不下。
被傾注最多資源的新人也許捧不起來,不被重視的新人也有可能在過后重新調整他的宣傳策略,但資源的分配,永遠都會保持此消彼長。
說到底,將手下的新人格差化對待,本來就是公司的一種用人策略。
從這點來說,一開始選擇了怎樣的事務所,就先決定了要如何安排新人的未來。畢竟,簽到強勢事務所的新人,唱片公司這邊按兵不動,事務所那邊就先按捺不住出手。
這種資源分配方式,無疑是種約定俗成。
對此,巖橋慎一沒有那種想要去推翻這一套的想法。這一套用人策略,是因為行之有效,所以才被各家公司所沿用。但巖橋慎一也沒有打算照搬一貫以來的那種格差式捧人手法。
他所想的,是對不同的新人,使用不同的宣傳手法。這次的甄選會,既要探索新的流行,同時,也要探索新的宣傳手法。
流行也好,宣傳也好,除非從技術層面上出現革新,否則,所謂的改變,多半是新瓶裝舊酒。但也正因如此,只要選得好新瓶子,就能在與對手的較量中領先一步。
甄選會的魅力在于,它面向所有看得到報名廣告的人,不論參選者是白紙一張、又或者學有所成,都會對其打開大門。
準確來說,甄選會更加專注于“個人”。
平時,公司收到的投稿,或是星探在地下音樂圈發掘新人,所接觸到的都是經過了打磨的半成品,多多少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若要聽憑制作人的意愿,揮灑制作人的才華,莫過于一張白紙。
這場甄選會,只要入選進入面試環節,即使落選,也會有禮品相送。如果能夠進入終審環節,落選者也能得到一臺便攜cd機作為紀念品。要是能拿到什么獎項,獎金是一百萬日元。
這么豐厚的獎勵,要是不報個名嘗試一下,就總覺得錯過了什么。
雖說,審查員的名單里有那個秋元康,叫人不禁懷疑,巖橋慎一該不會是要跟這家伙合作,再組一個小貓俱樂部20吧
女高中生的小團體里,不管是誰玩笑著說出這句話,立刻換來同伴們一聲聲的“真討厭”。
年輕女孩子們未必是真的討厭小貓俱樂部,但經歷過小貓俱樂部就等于不良少女的時代,女高中生要是被人和小貓俱樂部扯上關系,總歸聽著不像好話。這種時候,難免要像受了驚的麻雀似的,不管內心真實想法如何,總之先嘰嘰喳喳叫上一頓。
名聲差的藝人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讓普通人自我表白自己絕非是那樣的人。
“不過,我們的話,就連小貓俱樂部也要甘拜下風吧。”
朋友千春嚼著口香糖,說話的語氣因此聽起來口齒不清。雖說學校里不允許佩戴耳環,但她耳垂上閃閃發亮。
她們的這所高中,在整個大阪聲名狼藉,什么偏差值、什么升學率,一概與這里無關。校風更不用說,從入學開始,就從來沒有聽過有那種東西。少男少女們以與暴走族來往為榮,老師每日例行公事,站在講臺上照本宣科。
偶爾來個年輕不知深淺的熱血教師多管幾句,就得反過頭來被學生教訓一番。
為了防止學生翻墻逃課出去惹是生非,學校甚至拉起了鐵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