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如此,但是還不太夠,不是嗎?”巖橋慎一說出了執行制作人心中所想的話。
沒錯,這樣的高投入,光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小小走紅一把,總覺得還是差了口氣,有點不甘心。執行制作人的心中想法被他給說出來,臉上浮現出笑容,“確實是差了點火候。”
“這張單曲算是張打開知名度的翻身之作,在前一張單曲積累了一定人氣的情況下,思考要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森高。”
執行制作人實話實說,“決定要選擇翻唱名曲的時候,也是有著這樣的考量。制作期和宣傳期,公司的投入也非常大。超越上一張單曲,這是被視作理所應當的事,并不值得夸耀。”
雖然現在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及格線,但是,對急著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恐怕不會認為只要超過六十分的及格線就足夠。
“要說打開知名度,也未必只能靠音樂番組宣傳。”巖橋慎一把話題引上自己的來意。
執行制作人看向他,“巖橋桑的意思是?”
“其實,是偶然看到了一份關于森高桑這張單曲的樂評。”巖橋慎一把自己過來之前,特意去便利店買的那本《MUSICLIFE》拿出來,交過去。
執行制作人接過雜志,看了一眼封面,露出了然的神情,“是佐藤良平桑的樂評吧。”
“您已經看過了嗎?”巖橋慎一倒是不意外。
執行制作人低下頭,把雜志翻到刊登了那份樂評的頁數,“畢竟是唱片公司,關注音樂雜志,收集樂評人的文章也是工作的一環。總不能旗下的歌手挨了罵也不知道。”
最后一句顯然是玩笑話,雖然不怎么好笑。
“佐藤桑是《MUSICLIFE》的簽約樂評人,風格一貫如此,算是他的個人特色。不過,就這篇樂評來說,未免顯得有些無理取鬧。”執行制作人評價道,“佐藤桑這次批判的并非是森高,而是時代——要我說,這種文章就應該刊登到綜合雜志上面才對。”
巖橋慎一笑了笑,“所言極是。”對上執行制作人“你拿這本雜志來的理由是?”的眼神,不緊不慢的說:“本來應該刊登到綜合雜志上的文章放進了音樂雜志,照這樣說的話,音樂宣傳也未必要局限在音樂相關的東西上面了。”
“嗯?”執行制作人有點被繞暈了。
“現在這個時代,既有佐藤桑這樣憂心忡忡的人,也有因為這是黃金時代而歡呼雀躍的人。相比之下,果然還是歡呼雀躍的人要更多一些吧。”巖橋慎一說。
執行制作人的語氣理所當然,“哪還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呢?就算有,那也是未來,未來只會越來越好。要我說,佐藤桑就是在博眼球罷了。”
那倒未必。
只要佐藤良平不是那種一邊寫著這種文章一邊瘋狂炒股買地的人,那么這位老兄看事情意外的透徹。
但執行制作人“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的想法,才代表了大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