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在吃了螺絲當場吐舌頭的時候,蒲池幸子自身的個性,同她氣質當中的溫和無害,在這一刻完美融合,讓她整個人看著都是鮮活的。
將如此鮮活的一面展現在了觀眾面前,這未必不是同觀眾溝通的一種方式。
既然做不到跟觀眾游刃有余的溝通,也不能不和觀眾溝通,那就去找尋更多的溝通方式。不一定只限制在舞臺上的互動、又或者是游刃有余的聊天。
各方各面,溝通無處不在。
“做自己。”蒲池幸子像個把重點記到筆記本上的好學生。
巖橋慎一點頭,“是的,站到舞臺上的時候,覺得怎么做會比較自在,就怎么去做。在考慮觀眾的心情之前,先考慮自己的心情。”
“當然,”他笑了一下,解釋道:“不是要你去無視觀眾的想法。是去考慮,以怎樣的心情去調整自己,才能把最好的狀態帶給觀眾。”
如果覺得看著觀眾很害羞不自在,那也可以不用眼神刻意去跟觀眾溝通。如果說不出漂亮的串場話,尬聊著說一聲“今年櫻花開的早”也無妨。
但是,即使轉換了方式,放在最優先位置考慮的,還是觀眾。
如果先前追求的和觀眾的溝通是“事先有約定的安排”,那么,讓蒲池幸子去做自己,在保證自己狀態下的互動,帶給觀眾的,就變成了“事先無約定的等待”。
在讓觀眾明白到自身“優先”的情況下,不刻意去看觀眾,那么偶爾目光落到觀眾席某一處時,這種不經意的偶然,反倒能成為讓觀眾心焦又期待的“特別環節”。
溝通無處不在,歌聲、歌詞、眼睛、心靈,乃至于服裝和化妝。
打個比方,如果ZARD的粉絲之間流傳什么關于樂隊的小段子,樂隊在下次演出的時候使用了這個段子、或者在歌詞里回應了這個段子,這就是絕妙的溝通方式。
包括讓她摸索適合自己的服裝化妝風格,一旦被同齡女性模仿,粉絲去追隨歌手的風格,那其實也是完成了一次方式別樣的溝通。
要制定和歌手本人相符合的風格。
蒲池幸子跟美和醬不一樣,巖橋慎一認識美和醬的時候,她的完成度就已經很高了。這種完成度,不僅是指她作詞作曲唱歌的才能,還有她炸裂般的奇葩審美。
所以,從一開始,美和醬就已經是獨一無二,無人能模仿的了。巖橋慎一只要保護她的這種獨特不受到外界的影響,那她就是無可取代的。
但是蒲池幸子不一樣。
她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半成品,作詞是從零開始學起,唱歌也是從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學起,現在,連衣著打扮,舞臺風格,都要自行摸索。
要想她走上正軌,進化成“完全品”,巖橋慎一要付出更多。
“最開始的階段,是被允許走彎路的。即使這一段走不通,再進行修正也可以。”
作為她背后的黑衣人的巖橋慎一,會一邊引導她發掘自身獨一無二的地方,一邊在這個探索的過程里保護她。
蒲池幸子的目光一直跟隨他。
巖橋慎一知道被她看著,“總之,就盡管去做,我會在這之后支持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