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喬靈云請假去黃市大學找學日語翻譯。
為中午接見日國廠商做準備。
1978年后,華國實行改革開放,華日兩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
但仍然只有少數學校設立了日語專業。
黃市大學便是設立日語專業的學校之一。
可喬靈云想找到個合適的日語翻譯,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畢竟這不是一口買賣,日后與日國廠商之間肯定還多有來往。
再加上,日國的機器上全是日文,想弄懂機器,必須招個日文水平過硬的翻譯。
最重要的一點,還得對方人品過關。
沒有熟人介紹的話,不太讓人放心。
還是因為長相好看,又不是猥瑣之人,給門衛塞了幾包煙,說要去學校找個人。
才得以進去。
任何時候,禮多人不怪。
門衛見她一個小姑娘不像壞人,便讓她進了校園。
但在校園轉了一圈,仍然沒碰到合適的人,正要離開之時,在校園門口聽到有人喚她:“喬同學?”
聲音陌生又好聽。
喬靈云轉過頭。
來人笑著朝她走來。
對方笑瞇瞇地打招呼:“我還以為看錯了,原來真的是喬同學。好巧。”
喬靈云沖著來人一笑:“余老板。”
余小蘭擺手道:“我不過一個擺地攤的小商販,掙點小錢養家糊口,談不上老板。”
來人正是喬靈云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服裝老板。
送給余菡梅和夜靜怡他們的衣服,就是從她的攤位上買來。
余菡梅非常喜歡。
夜靜怡看著也是喜歡的。
可以看出,余同志的挑貨眼光是真的非常不錯。
倆人找了張長椅坐下來交談了一番。
喬靈云得知余小蘭是來學校探望她的大哥和對象。
倆家都是農村戶口,好在大家努力,都考上了大學。
不過考上大學之前的日子有多難,看余小蘭一張被曬得漆黑的臉,以及那雙飽經風霜的手就可以看出。
小姑娘今年也不過二十歲……
聽說已經擺了好幾年的地攤……
說來也巧,余小蘭的大哥便是在學日文。
余大哥是個有長遠眼光的人,他報了日文系,曾被不少人罵。
但余大哥始終認為國家改革開放,日后華國與日國的交流不會少,而學日文的競爭力少……
他畢業后能分配個好崗位。
喬靈云也覺得這位余大哥確實眼光毒辣。
余小蘭聽說喬靈云要找日文翻譯后,立馬舉賢不避親:“我大哥的日文學得還將就,再有半年就該畢業了。”
喬靈云對余小蘭的印象不錯。
她又在校園里白轉了一圈,最終還是選擇見一見余小蘭的大哥。
這一見,就認定了對方。
雖然她不會說日文,但前世也聽過不少人說日文。
在這個學外語條件不太好、又被稱為啞巴式外語的年代。
一個未出校門真正上班的學生,能將日語說得那么好,確實不簡單。
喬靈云當下就說了工錢:“一天五十塊,要是能完美談下這場合作,還有獎金。”
余大哥全名余飛。
余飛讀高中的學費都是妹妹掙的。
初中沒讀完的妹妹頂著各方壓力,當了個體戶。
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放棄上學,為了大哥付出一切,又要獨自出門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