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總,大友誼飯店從民國時期就開業至今,幾次經歷風雨,都挺了下來。而它的風雨飄搖,哪一次不是因為外國人?
70年左右,大友誼飯店新建了四層嶄新的大樓,在當時,又是怎樣的一個顯赫?
受到多少外國人的青睞?
它在武市,也算是一道有名的吃食風景店。
就說出自在友誼飯店的魚……都是外面吃不到的……
到了70年末,大友誼周邊又興建起兩棟五層大廈,建立了大友誼酒店。
來武市旅游的外國人,哪一個不會居住大友誼酒店,吃大友誼的武市魚?
如果它最終落在了外國人的手中,您覺得,是她能賣好武市魚的文化?還是能把大友誼飯店和酒樓經營得欲發壯大?
為我武市的發展,再做貢獻?”
有時候,語言能說服的只是當下。
喬靈云幾句話說下來,于總就有些遲疑了。
大友誼經歷了快百年,一直是武市傲人的存在。
如果落在外商的手中,總感覺他愧對大友誼飯店將近百年的歷史。
而這時離飯點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了。
自從上大學后,就很少下廚做飯的喬靈云,親自去廚房,露了一手武市魚的各種做法。
中午,她請大友誼飯店的所有員工和領導,吃武市魚大餐。
再做了幾個拿手好菜。
好在大友誼飯店因為著火,遣散了不少員工。
留下來的都是舍不得走的“元老”級員工,只有二十來個。
兩桌人的飯,喬靈云還是弄起來快速。
“于總,您快嘗嘗我做的武市魚怎么樣?”喬靈云上完菜,洗干凈手,解了圍裙。
又恢復成清爽亮麗的學生模樣。
于領導看看她,又看看桌上做法繁多的武市魚,再瞅瞅另一桌吃得一臉痛快的眾員工們,他忽然就笑出聲來。
“好,好好!一看這桌子菜就十分美味,真難以想像,你一個學生,能把武市魚做得這么齊全。”
然后領導夾了一塊最嫩的清蒸魚肉。
放進嘴里的那一刻,他似乎連話都不會說了。
看著別人一臉滿足的吃相,和自己品嘗出來的美味,那是不在同一個層次的。
他慢慢地咀嚼著魚肉的滑嫩,慢慢地感受鼻腔里充斥著的滿滿魚肉鮮香味,仿佛他已經不是他了!
因為在這個飯店上了太久的班。
魚肉也吃得太多。
對魚這類生物,他早已沒了吃的欲望。
若不是今天情況特殊,他也想看看這個想買下大友誼飯店經營權的人,能做出怎樣美味的魚,他是不打算夾它的。
“您看味道還行嗎?”
喬靈云見于領導一直不說話,就這么閉著眼睛,慢慢地嚼著……
心里莫名有些打鼓。
難道她久不下廚,廚藝已經退化了?
然后她也夾了一筷子魚肉,咦?還是那么好吃啊,廚藝并沒下降?
難道是領導的口味太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