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暢心里也理解,大部分人對于一首歌,熟悉的只是它的演唱者,至于作詞、作曲、編曲、錄音、混音等技術含量很高、且對一首歌的質量影響很大的環節并不是很了解,唉,幕后工作者就是不容易啊!
不過兩天之后,網上關于歌曲本身的討論熱度突然上來了,起因是一篇匿名帖子的廣泛流傳:《蝸牛》這首歌的制作到底有多牛逼?
其中除了一些專業評價和客觀分析,也適當得夾雜了一些私貨和吹捧,而在林暢看來,估計就是蕭漢替自己造的勢。
事實證明,輿論確實是可以引導的,所以隨著《蝸牛》這首歌的走紅,往上也出現了一些對于歌曲本身的討論:
“有沒有人發現這首歌的作詞、作曲、編曲什么的都是一個人?”
“早就發現了,正在查這個人的資料……”
“臥槽,這個人挺牛逼啊,誰知道他還寫過別的歌嗎?”
“哇,這個叫林暢的很有才華,預測很帥……”
“樓上花癡沒腦子,鑒定完畢……”
“……”
用手機翻著一條條關于歌曲本身或者自己的討論猜測,林暢一時間笑得像個二百多斤的胖子,不,他確實是一個二百多斤的胖子,蛋蛋的憂桑……
不過林暢也清醒地認識到,市場對于《蝸牛》這種題材的流行歌曲接受度并不是很高,畢竟勵志的東西只能得到一部分人的共鳴,估計一些中考生、高考生才最有感觸,所以這也注定了《蝸牛》無法大火。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令蕭漢高興了,因為歌火不火的他不在意,賺到了錢才是正理,更何況他還趁機推出了“林暢”這位年輕的音樂人,為他日后可能的出道打下了基礎。
通過這首歌的走紅,蕭漢也確定林暢寫的東西是有市場的,畢竟是經過了市場檢驗的人。
與此同時,有不少業內人士發現了林暢的才華,并打聽到了他是簽約在蕭漢工作室的音樂人,于是紛紛聯系蕭漢約歌,但這一切林暢并不知道。
蕭漢現在對林暢很滿意,而當他再次看到林暢時,更是嚇了一跳,“喲,小子,真開始減肥了?”
“嗯,每天都跑步鍛煉呢!而且吃的也少。”林暢呵呵傻笑了兩聲,爾后顯擺似的一收肚子,“蕭總,你看我是不是瘦了點?”
“嗯,挺好,瘦了不少……”蕭漢上下打量了林暢兩眼,爾后點了點頭道,“瘦了是顯精神,現在多少斤了?”
“二百出頭,不過我肯定繼續往下減,爭取再瘦上五十斤!”
“好,你要真能瘦到一百五,我就給你好好安排一下!”蕭漢走到林暢身邊,開玩笑似的在他肚子上拍了一下,“換個發型,現在這樣不好看,讓小吳給你選一個,她眼光就不錯,另外再多買兩件衣服,整天穿得跟個程序員似的,前兩天不是剛發工資了嗎?”
“哦,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