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秦谷雨找了小板凳兒坐下,把蔥姜蒜都收羅到自己眼前,準備邊聽故事,邊摘蔥剝蒜。
“是關于梅菜的傳說,具體真假,我也不知道,我姑且說,你姑且聽,嘿嘿。”日果嬸嬸先給秦谷雨打預防針,不要去追究故事的真假,只是聽個熱鬧。
“我知道,傳說而已么,誰有在乎真假呢,您快講吧!”秦谷雨點點頭,表示已經等不及了,催促著日果嬸嬸趕緊開始。
“所有的故事都會有聽一個開頭,那就是——”
“很久很久以前!”這個秦谷雨知道,所以立即舉手搶答。
“對的,”日果嬸嬸忍著笑輕輕點了點秦谷雨的額頭,“據說,不知道是哪個朝代,也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只知道有一年朝廷的賦稅特別的重,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就拉起了一支支的隊伍反抗朝廷的壓迫,整個國家都是兵荒馬亂的。一些不愿卷入戰爭又渴望安居樂業的老百姓就拖家帶口的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往沒有戰火的地方逃去。”
“其中有一家人姓李,原來也是讀書的人家,還曾經當過小官兒,但是因為生逢亂世,也掛印辭官,回了家帶家人一起逃生去了。后來,她們來到了一個群山環抱的地方,這里正好有益處方圓十幾里的平坦土地,而且還有溪水穿越其中,就像是我們現在住的兩儀樓附近一樣。”
“這位李先生的夫人知書達理,為人善良,但是很不巧的是,她不太擅長耕種。如果放在李先生當官兒的時候好像還不太影響,只是她們現在已經逃出來了,再也沒了經濟來源。尤其,這位李夫人還有三個孩子,年齡還小,嗷嗷待哺。現在雖說來到了這個風水寶地,但是只有李先生一個人耕種,日子也就過的緊巴巴的,每天都是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
餓肚子的感覺,秦谷雨到了大慶國還沒有體會過,倒是從前在現代的時候,有時候回家晚了,就沒有飯了,晚上肚子餓的前胸貼后背,心慌的恨不得把被子吞下去的感覺,她還是歷歷在目。
“真可憐,對不對?”日果嬸嬸非常注重和聽眾的交流,這不,講著講著還要和唯一的聽眾秦谷雨來個感情上的共鳴。
“嗯,餓肚子的感覺太痛苦,我可不想在經歷第二次。”秦谷雨非常誠懇的表示了自己難以言表的贊同之情。
“后來呢?”秦谷雨知道所有的故事里都有著主角不死光環,相信這位李夫人和家人也是一樣。不過,作為一個稱職的聽眾,秦谷雨自我定位非常明確:盡全力配合日果嬸嬸講故事的工作,做好今日故事的捧哏人~
當然,看起來,日果嬸嬸也很喜歡秦谷雨的上道兒,接著把故事講了下去。
“有一天,這位李夫人正在河邊洗衣服,孩子們呢,坐在岸上,一個個都饑腸轆轆,哇哇大哭著要飯吃,李夫人又要干活兒,又要照顧哭鬧的孩子,而且還要忍受著內心的折磨,別提又多心酸了,凄楚的淚珠一串又一串兒的源源不斷的滾落在河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