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在此方世界,將自己在戰爭中幾乎全部的經歷,描繪成了《阿德諾亞戰紀》這一漫畫,且得到了麗茲的幫助,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讓這個國度8成以上的中青年人群知曉。
其中的故事并不是多么圓滿。
雖然精彩,堪稱英雄的史詩,但因為內容實在太過殘酷,對于普通人而言,那種行為便是在幻想中追尋真實一般。
不止一次,有人覺得白華腦子有病才會畫出那種漫畫。
可是,有麗茲在背后支持,白華不需要去迎合商業化,暗黑的畫風,殘酷的故事,在完整的世界觀與各種設定下追逐真實性與合理性,近乎具備了一切不受歡迎的素質。
即便如此,《阿德諾亞戰紀》還是成功了,并大受好評。
為何?
因為,無論是畫風還是劇情,都貫穿了‘真實’的宗旨。
漫畫中,每一個人均擁有自己的信念,以至于讓‘真實’與‘真實’碰撞,產生了化學反應一般,反而將種種不利因素逆轉成最吸引人的亮點。
一度讓人們懷疑,《阿德諾亞戰紀》是另一時空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幻想與真實的概念,跟著漫畫劇情推進漸漸模糊了。
這,便是白華耗費了三年時間所取得的成就。
而此刻,和人所身處的《阿德諾亞戰紀·最終一戰勇者篇》,在完全潛行技術的支撐下,做到100%還原漫畫場景。
無論是廝殺的聲音,還是戰斗的特效。
無論是死亡的結局,還是敵人的瘋狂。
甚至于,這項技術連接大腦神經,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使人情緒的聞到血腥,感知到無形殺氣。
一切的一切,都讓《阿德諾亞戰紀》的‘真實’進一步升華至極境。
甚至于,麗茲在游戲中加入了一些小細節,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效果,令人不禁感同身受,認為自己便是戰爭中的一員,自己,就是《阿德諾亞戰紀》中的‘勇者·白夜’。
那種心理暗示,根據游戲次數增加,會漸漸的加深默化。
最后讓人分不清現實與虛擬。
而和人,正是在暗示的影響下,完全代入‘勇者·白夜’這一角色,才會像現在這般,如此認真而又深刻的,回答出發至內心的想法。
“或許魔王是偉大的人,其志愿和功績甚至稱之為圣人也不過分,但‘勇者·白夜’絕沒有辜負勇者之名。”
比起RPG游戲中那些勇者帶領著一眾小隊擊敗魔王,雖然結局圓滿而美好,卻稱不上真正的勇者姿態。
相反,從始至終都在描繪一個處處皆是悲劇的《阿德諾亞戰記》,反而更加真實富有人性。
勇者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勇者,魔王亦非真正意義上的魔王。
兩者代表各自的理念,當下與未來,嚴格意義上來說,均沒有過錯。
如果非要和人選擇的話,毋庸置疑的,會選擇支持‘勇者·白夜’。
“誠然,魔王的理想很偉大,他的夢想最終會抵達的未來,無疑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理想鄉,可戰爭是無法避免的手段,過程是在是太過于殘酷,如非必要,沒有人會愿意經歷。”
和人十分認真的回答著。
“而勇者,雖然在人性這一塊有絕對性缺陷,所表現出的品性高潔的不像是人類,如果不是從漫畫開始一點點見證了成長,會給人一種不真切的感覺吧。”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