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只能搖了搖頭。
“《論語》里能告訴你答案,你只需跟他們說一聲:道不同,不相為謀。”
鄭經的答案又來了。
陳蒨武的眼神又亮了起來:“哇,這話也很有意思。”
腹黑娘娘:“……”
還好,這次不是拿我當反面教材了,替樓下那些士子表示無辜。
接下來,鄭經又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每一次,他都是先拋出了一個生活中的假設性問題,然后從《論語》里來尋找正確答案。
一本隱晦難懂、枯燥無味的《論語》,就被他這么活生生地拆了開來,讓陳蒨武聽得津津有味不說,還一一記了下來。
聽得津津有味的,自然不止是中二少年一個。
陳蒨文:沒想到這想三妻四妾的家伙,講課竟然這么有趣!
鄭書笙:這書呆子不傻啊,我記得當初給我們講《論語》的先生,可不是這么講的啊!
而一心學道,對儒學并不感冒,甚至隱約對儒學不以為然的徐玄機,此時竟然也聽得入了迷。
至于德王妃……
這鄭浪之果然是悟道高人,一本隱晦難懂的《論語》,竟然可以被他跟日常中的一些瑣事關聯起來,這不就是所謂的合道嗎?
也難怪他狂妄,并不太過于給德王府面子。
確實是有狂妄的資格!
此時的她,心里之前對鄭經所產生的些許不滿,已消散一空。
甚至于她還在想,等回了會寧之后,干脆不送陳蒨武去皇宗學了,直接敗鄭浪之為師?
大不了多許給他一些好處!
此時的她,已經忘了,鄭經曾提醒過她,他上課時會有些瘋癲之語。
瘋癲之語很快就來了。
在舉了足夠多的例子后,他拋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現在你能不能告訴我,人為什么要多讀書?”
這才是他想在這第一堂課,想教會中二少年的重點。
對他而言,教一本《論語》一點都沒難度,有難度的是真正讓中二少年喜歡上讀書,也只有達到后一目的,才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他的職業病又犯了。
“讀圣賢書,明君子理,走天下路,行仁義事,懂世間難。”
陳蒨武用他一開始說過的一句話來回答了他。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中二少年不僅不愚笨,記性還挺好,也很機靈。
但這答案卻不是鄭經想要的。
“不,因為只有讀書,才能讓你擺脫愚昧,擁有真正的思想和靈魂,讓你變成活生生的人,而非行尸走肉。”
鄭經極為認真地說道。
他的瘋癲之語終于來了。
這樣的話,放在后世倒是比較容易理解,但就算是在后世,恐怕也很容易惹來非議。
沒文化的人,就一定是行尸走肉?
爭議之處就在于此。
而這樣的非議,在這里也是有的,比如說徐玄機聽了之后,細細一琢磨,就忍不住撇了撇嘴。
你的意思是說,那些不識字的百姓就是行尸走肉?
真想一錘砸死你這登徒子!
當然,她也就心里憤憤不平一下而已。
重點還不在于此,而在于陳蒨武能否理解,因此鄭經還得解釋一番,于是他又問道:“你會不會覺得,你作為德王府家小王爺,生來富貴,就算啥也不學,也會活得很滋潤,不可能是行尸走肉?”
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被問了出來。
對于這個問題,陳蒨武并沒有回答,但他心里卻深以為然。
于是鄭經又問道:“假如……某一天大夏國亡了,德王府也不存在了,你變得一無所有了呢?”
真正的瘋癲之語來了。
語不驚人死不休!
德王妃一下就怒目圓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