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小道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于是連忙咳嗽了一聲,提醒小王爺辦正事。
陳蒨武反應了過來,連忙說道:“哦,對了,娘親讓你叫上那幾位樂師,去教陳蒨文學三絕譜。”
鄭經的好事就此被打斷。
咦,這高冷小道姑有點料啊,連中二小王爺都有點畏懼她!
鄭經卻從中聞出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他立即又把興趣點轉移到了這位劍不離身的清冷小道姑身上。
他早就想打探她的來歷了。
“哦,這樣啊。”
他先回應了一聲,但立即又問道:“這位漂亮的姐姐有何來頭?你好像很怕她的樣子哦!”
話題順理成章地轉移到了徐玄機身上。
徐玄機立即就冷哼了一聲。
而陳蒨武卻稍顯畏懼地提醒道:“她是國師府的玄機姑娘,很厲害的,你可千萬別招惹她哦。”
鄭經:“……”
國師府的人?
看來果然很有來頭哦!
從陳蒨武的話里,他又獲得了一個極為有用的信息。
作為曾經的歷史研究者,他當然知道,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走向,在魏晉之后,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特殊之處就在于:儒道衰,玄學盛。
玄學,指的就是佛與道。
之所以如此,原因大概有幾點。
一是魏晉之后,時局太過于動蕩,在短短的不到三百年時間里,竟然出現了多達六七次的朝代更迭,而每一次更迭,都充滿了陰謀、殺戮和腥風血雨。
在這種情況下,士人們深感儒學不足以救世,不足以衛己,于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動搖、發生了極大轉變。
二是儒學本身的問題。
孔子創立儒學之初,是非常注重言行統一的,但當儒學居于一尊地位,成為官方思想之后,它就與做官掛上了鉤,儒學成了做官的門徑。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不信、不行儒學的人,為著做官的需要,嘴上也不得不說仁義道德,筆下也不得不寫忠孝節義,于是,知與行、心與口就產生了分離。
這么一來,就給了佛道二教興起的機會。
在這個時期,佛道二教興盛到了何種程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一句詩,說的就是佛教在南朝時的盛況。
而與佛教相比,這個時代的道教一點都不弱,幾乎所有的朝代,不是請了得道高僧當國師,就是尊有名道士為國師,國師地位的尊崇程度,甚至還在三公之上。
而在這個世界,在這一點上似乎也并沒有跟鄭經所了解的歷史發生偏離,比如說現在的大夏國,就是以道教為尊。
也難怪這清冷小道姑,連中二小王爺都有所畏懼,原來是國師府的人!
鄭經恍然大悟。
他嘴里立即回道:“哦,沒事,咱不惹她,但也沒必要太過于怕她,男子漢大丈夫,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就沒必要畏懼任何人知道嗎?”
因為清冷小道姑的來頭實在是有點大,他又暫時熄了勾搭小道姑之心,轉而繼續教壞起中二小王爺來。
陳蒨武:“……”
哇塞,好強!
徐玄機:“……”
哼,這登徒子,遲早找機會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