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玉樓也沒想到,顧仙長竟會治水,聽他的講解,似乎深諳此道,見他似有意傳授,還很替若軒高興。
誰知拿出的竟是本凡人用的紙書,挺破,就這,還舍不得給。
不由得又在心里把“窮酸”兩字念了一回。
便見顏若軒臉上的震驚,比面見仙人時還甚,那畢恭畢敬的滿眼崇拜,幾乎是要當街給顧某人嗑一個。
見他要把書收回去,扎著兩只手不敢攔,眼睛黏在破書皮上,已是拔不下來,顫著嗓子問
“水疏經仙長手中這本,可是璞疏山人大人的真跡難道,難道顧仙長,您就是”
他的眼神像見著一生摯愛,也不怕失禮,盯著顧明澄下死眼地看,語氣激動萬分
“若軒自幼讀水疏經,這才立下踏遍山河的志向,正是受您啟蒙至深,我,我”
繼三皇子景玦,顧明澄這趟黎都之行,又點燃一位有志青年的高遠志向,實可謂仙門勵志之典范。
顧大仙長難得報以赧然,擺手道
“不不,老璞疏山人,是本使入道前的師長,顧某也曾隨在老師身邊數十載,得他老人家言傳身教,實是三生有幸。”
他一開始不留神,“老頭兒”仨字差點脫口而出,倒不是不尊重,其實他打心眼兒里佩服老師,不辭艱辛,心系蒼生,數十年如一日為水患奔波。
那是個胸有丘壑,目有山川,敬畏天地,更憐憫眾生的奇人,說到最后,他眼中神情愈加鄭重,更有一份與有榮焉的驕傲。
“這本水疏經,是老師手書的全稿,做弟子的為個念想,不舍贈人,還請見諒。
此經雖流傳于世甚廣,然有些額外的注解,乃是老師臨終前才添上去的。
顧某一直想尋個適合的人選,替老師將他全副心血傳承下去,今日倒是與你有緣,想必他老人家在天之靈,也甚感欣慰。”
顏若軒眼中流露深深的惋惜,他只知天下聞名的治水奇才璞疏山人,似乎并非修仙之人。
那是百余年前的人了,從小聽著他的故事長大,后來也曾四處尋訪,卻再無他的事跡流傳,亦有想過或已作古,但私心里,仍希望那個曾拯救無數蒼生性命的人,還活著。
顏若軒退后三步,鄭重撂袍跪地,端端正正嗑了三個頭,“若軒謝過仙長授書之恩,今后定勤勉鉆研,竭盡所能,不負璞疏山人一生心血。”
他并沒有婉言推辭之類的話,對于自己能承下治水奇人的心血,惟報以強大的自信,和堅毅的決心。
顧明澄坦然受禮,目中帶了欣慰和贊賞。
他當日能成為鎮妖塔外薦之人,正是托了老師的福,對于一代治水奇才的弟子,井木塔將老師應得的功德,皆賦予在他身上。
他曾對此深感慚愧,跟了老師幾十年,他深知,自己在這方面能力平平,治水一途,方法他懂,卻在脾性上,不大合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