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san修辛鉆進去,湊在張誠邊上看一眼
“這小子心倒挺大,坐牢也能睡這么沉,眼皮子底下眼珠直轉,不知做個什么好夢。”
小圓兒又去關著商行的兩處看了一通,掌柜加伙計都沒精打采坐著,她對修辛道
“走,咱們瞧瞧離情去。”
一路走,她琢磨一番,笑嘻嘻問話
“小八,我考考你,你說,張誠、馬三,還有梅家這個婢女,這三人有何共通之處”
修辛除了打架緊張,要他動腦子那一點都不難,眼珠轉了幾圈,說道
“都沒家人。嘖,怪可憐的,要是家里有個倚靠,就不會淪落到給邪祟賣命,你看我家”
“說得沒錯,這么一來,倒提醒我了”
小圓兒及時打斷,以免他妨礙自己顯擺
“我昨兒不是說,西城的亂民看似毫無交集,各過各的,其實私下里自有聯絡之法,我知道的就有三處,舂米街,姻緣樹,最后這個最離奇,叫望鄉樓。”
南疆人喜食糍粑,各種谷物栗類都愛掏碎制成餅子,便捷易保存。
黎國對亂民管制嚴苛,但這飲食習性上,卻也不好過多干預,因此就有了專以舂米為業的這條街。
有些攤子售賣制好的現成米餅,也有自己帶谷物過來找人舂的,借著舂米的“哚哚”聲,相互交流幾句。
也有說,亂民之間不必靠言語交談,這條街上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暗語,米餅在形狀、大小上的區別,甚至帶來谷物的數量多少,都是交流的手段。
這條街,是南疆人找工尋活的聚集點。
男人們做的苦力、短工,女人縫補漿洗的活計,介紹拉人和尋活都在此處。
這在臨陽已不算多大的秘密,南疆人沉默寡言又吃苦耐勞,工錢比本城人低三倍,有些商行或作坊,更是直接到這兒來找廉價勞力。
姻緣樹生在秋棠河邊的一片洼地上,枝葉繁茂的鳳凰樹,據說是分了十幾株,從南疆被亂民們背來此地,再以特有的古法,重新培活,足有十數人合圍那么大。
鳳鸞祥瑞在南疆,一向是美滿團圓的象征,寄托了無數人遠離故鄉的情思和向往。
亂民間互不往來,但年歲到了總得嫁娶,適齡的男女便會把八字、家境之類簡短信息,塞進荷包掛在樹上。
亦有專門操持作媒,或牙行的人在其中搓合。
以上兩類,多是拖家帶口的亂民常去之地,最后這望鄉樓,就有些特別。
地府黃泉路上有望鄉臺,是死去的魂靈回望生者故鄉之處。
西城這里的恰恰相反,是獨活于世的生人,遙思故土,追憶亡親的寄托之地。
望鄉樓非樓,而是一座看上去不大起眼的小山坡,不長樹,附著一層厚厚的苔蘚地衣,生滿蕨草藤蔓。
直到有年大雨瓢潑下了足足三日,這山被雨水沖刷洗去淺草的偽裝,這才顯出真容
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上,被人鑿了一個個只容一人側臥的小石洞,看去千瘡百孔,像坦露世人眼前的蟻巢,孤零零顯得慘淡凄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