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留下來的世家門閥規模一般都不大,本身中州最大的世家門閥就是三大世襲侯爵家族了,他們離開中州是不僅僅自己離開的,而且還帶走了很多依附于他們的家族,這樣導致中州的世家門閥最起碼少了有一半的數量。
李劍都恨不得給三大侯爵家族送牌匾了,如果不是他們帶走了大量的世家門閥的話,他對中州的統治也不會這么快就穩固了下來,也不會對整個中州掌控得這么徹底。
因為時間的關系,張道嵐沒有下船上岸去中州的京城看看,不過只是通過觀察大運河兩岸的情況,他就已經知道了中州的具體情況,中州未來是遼州的一個勁敵,不過他一想到李劍是葉桓的岳父,張道嵐就可以意料到主公未來的為難處境了,只是這不是他應該擔憂的事情。
進入中州后,張道嵐也發現了有些探子光明正大地在岸邊跟著他乘坐的商船南下,這個并不奇怪,他畢竟沒有隱藏身份,要是北漢朝廷這都不知道的話,他都要懷疑北漢朝廷的那些大臣們都是飯桶了。
沒有理會那些探子們,張道嵐又不是來中州搗亂的,只是過路罷了,商船順流南下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從遼州到中州也才用了不到七天時間,本來張道嵐他們可以在中州下船,然后再走陸路,從中州與吉州邊境處進入吉州,只是張道嵐還想到江州和欽州看看實際情況。
江州和欽州分別被東齊帝國和南楚帝國占領,很多情報雖然有青衣衛的暗探上報回遼州,但是張道嵐知道眼見為實,很多東西是要自己親眼看看比較好的,這樣他回到遼州后才能向主公葉桓稟報一些自己的所見所聞。
進入江州后,所見所聞,張道嵐只有一個詞語可以來形容,那就是荒涼,不管是田地還是村落,都只有這種感覺,雖然沒有北方幾個州那么混亂,但是比起中州的情況來要差很多。
張道嵐經過大的城鎮時,他就下船進城觀察一番,發現北漢民眾對東齊帝國的統治也沒有多大的抵觸,這個也很正常,東齊帝國是想要吞并江州的,又不是撈一筆就走,東齊皇帝又不是傻子,肯定要善待老百姓的,這樣才能順利吞并掉江州,把北漢的江州變成東齊的江州。
江州沿著大運河到下游就是東齊帝國境內了,大運河經過東齊帝國一部分地區后,最后再穿過南楚帝國沿海地區后入南海,這就是魏朝魏殤帝征招幾百萬民夫花費了十幾年時間建成的大運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魏殤帝不管后世的史書上怎么編排他,但是這個大運河的功績是不容任何人否認的。
在江州的一個小鎮停靠下船,張道嵐帶著護衛們在馬市購買了馬匹重新上路,一行人朝著欽州方向而去。
經過江州和欽州的邊境時,張道嵐發現邊境兩邊兩國的軍隊數量都不
少,看來兩國都在互相防備對方,不過商路和行人過境倒沒有限制,只是檢查得比較嚴格罷了,像是張道嵐這樣帶著幾十個高手護衛的隊伍就特別引人注目。
只是不知道兩邊的邊關將領是不是收到了上面下達的命令,他們只是對張道嵐隊伍認真檢查了一遍,然后就很爽快地放行了,并沒有為難他和隊伍,這個他也并不感到奇怪,現在整個天下各大勢力幾乎都跟遼州有著火藥交易這件事,一般情況下沒有影響到各大勢力的核心利益的話,他們不太可能去得罪遼州集團,張道嵐這個在各大勢力名單上掛了號的人自然不會被各大勢力為難了。
進入欽州后,欽州的情況跟江州相比各方面也大差不差,張道嵐一行人沒有在欽州任何的城鎮停留,一路穿過整個欽州,又很順利地來到了欽州和吉州的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