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當然不是誰都能見的,所以小青不能去。但是,觀音菩薩若是想見誰,這天上地下,還真沒有見不到的。
所以,譚浪得去。而且,非去不可。
觀世音菩薩的法身誠然是盡虛空,遍法界。但是,真身卻是有歸處的。浙江南海普陀山,那里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正所謂“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世界的信仰。”
這樣一尊大神,自然是寶相莊嚴。譚浪打眼看去,只是感覺極為美麗,卻絕然看不真切。
譚浪不信佛,事實上,他對佛門是沒有多少好感的。
“盛世天下佛門昌,道家深山獨自藏。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
這話,能流傳開來,自然有它的道理。
但是,對佛門沒有好感,可不代表對觀音菩薩沒有好感。
后世對觀音菩薩的口碑可是極高:“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浩浩紅蓮安足下,彎彎秋月鎖眉頭。瓶中甘露常遍灑,手里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不客氣的說,觀音菩薩,一個人,就挑起了半個佛門的名聲。
所以,譚浪表現的極為恭順,他躬身說道:“小子譚浪,見過菩薩。只是不知道菩薩喚我過來,有什么吩咐。”
觀音菩薩卻不著急:“你遠道而來,雖是本尊相請,到底還是冒昧了。”
“我普陀山上,倒是有些好茶,請小施主嘗一嘗。”
她說著話,龍女已經端上了兩盞茗茶。
茶香四溢,譚浪脫口贊道:“好茶!”
猛然覺得有些失態,又連道:“菩薩您太客氣了。”
“小子能得菩薩招見,實在是大有臉面的事情,哪里有孟浪一說。”
“小子都不知道修了幾世的福源,竟能得見尊顏。小子心里,不知道如何歡喜。如何還敢喝茶!”
他嘴里說著不敢,眼睛卻是只訂在茶杯之上。
觀音菩薩不覺莞爾:“你這小捕頭,倒也有趣。”
“小捕頭,你懂茶?”
譚浪就笑:“人間有仙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品,茶為草木珍,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峰,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云,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我這個人,好茶,愛茶,不瞞您說,我家里,就是賣茶葉的。我爺爺愛茶,我爹也愛茶,到了我這里,那是從娘胎里就喝茶的。別的人,小時候沒奶哭,我是沒茶不行的。”
觀音菩薩聽他說得有趣:“那你說說,我這茶,好在哪里?”
譚浪道:“菩薩這茶,色香味,生平僅見,卻難以名狀,正所謂: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吟屏羃講帷。”
“若是說話,怎一個妙不可言!只這茶香,小子已經要流口水了。”
菩薩又是笑:“那就嘗一嘗。”
龍女素手請茶。
清風拂過,就一雙柔荑托著茶杯,請在譚浪身前。
譚浪的眼睛就釘在了龍女身上,這龍女,自然是極漂亮的。
不但漂亮,簡直就是漂亮的不像話。
孫悟空在遭遇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時,他三番兩次應戰都被燒糊了,只好向觀音求助。菩薩坐定道:“悟空,我這瓶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只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凈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你須是留些什么東西作當。”
觀音都用“貌美”兩字來形容龍女,而且擔心孫悟空來“騙”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