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城城門有一塊巨石,由當年那位華胥中年和叛國賊子合力鐫刻四句話,象征城邑建立的初衷。
為自由而戰,為平等而戰,為弱者而戰,為家園而戰。
龍且在前引路,雖說遭到長老會裁決,仍舊一臉豪氣,介紹道:“想必自由之城的歷史你們也該知道,就不提了。單說這座城邑,由老城主、江侯和曲正長老選定方案,在流火山地筑成這座雄偉城邑。
自由之城有九層之高,每層形如半個車輪,自下往上次第壘起,層層疊疊。各層之間有石梯連接,各有九階。”
進入城門,龍且指著右手側說道:“靠近城門這邊是馬廄和倉庫,屯軍備物資;更遠處是城民的羊圈和牛圈。當然,許多時候牛羊也養在城外圍欄,只有打仗時才趕回城里。”
沿著階梯往上,進入第二層,龍且說道:“這二三層都是自由軍的軍營,每層一百間,每間能住一隊武卒;合計兩百間,合計能住兩萬人。余下一萬,由一位萬夫長領銜戍守黎明要塞,每月輪換一次。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比如這回江侯戍守黎明要塞,得有半年。”
略過第三層,進入第四層,龍且說道:“從第四層往上到第八層,主要是民居,合計四萬余城民。
城民構成復雜,最初只有追隨江侯的鎮北軍舊部家屬,后來老城主帶來華胥人和部分東夷人,再之后第二批東夷流民涌入,另外前不久還有一批夏人流民暫且安置在城外。
這五層除了民居,還有酒肆、攤鋪、客舍、陶窯、銅匠鋪等。”
眾人皆是贊嘆,如同天空之城。
一路上有不少人認得龍且,與他打招呼,姜獲麟笑問道:“看來你人緣不錯嘛。”
龍且一臉傲氣,道:“這就是我們戰斗的理由。”
進入第九層,不算寬敞,倒也不小,中間有一座建筑,只有四根支柱和房頂。
姜獲麟搶先說道:“這是仿照我們華胥古老明堂樣式,里面頗有講究。房頂代表帝君,象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征帝君如同房頂一樣庇護腳下的土地;四根柱子代表德老,上承帝君,下接庶民;四面無墻則是表示帝君和德老與庶民沒有隔閡。”
龍且點頭道:“不錯,這座明堂正是老城主親自督工落成,城主和各位長老議事時,任何人都可以旁聽。”
站在九層上,東方浣衣河、西方流火山地、南方塞南和北方塞北盡收眼底。
好一座雄偉城邑,屹立浣衣河畔,依托流火山地,阻絕狄人狼騎,守護身后家園。
如果不是昨夜同今早的遭遇,子修對自由之城的評價還更高。
龍且先走到西邊,那條瀑布從城邑邊緣傾瀉而下,龍且指著流火山地,說道:“流火山地有不少礦脈,留守城邑的武卒則負責開采銅礦,冶煉兵器。
另外,也在流火山地開辟出零星土地,種植蕎麥和麥子,增加糧食收成。”
龍且再走到北方,說道:“塞北是我們的牧場,牧戶除了放牧自家牲畜,也得放牧軍馬和充當糧草的羊群。
我們自由之城馬匹不算多,老城主帶去那一萬騎兵,其中七千馬匹還是找相戎借的。
往北八十里有一條峽谷,形如殘月,成為殘月峽谷。峽谷長二十里,盡頭有座要塞,便是黎明要塞,是我自由之城北方的屏障,一旦北狄人越過殘月峽谷,便暢通無阻,所以每月都要由一位萬夫長換防、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