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百姓們紛紛站起來。
隊伍緩緩來到鎮子中央,這里有一個大木臺,兩頂轎子抬到木臺中,并列排開。
而僧侶們則雙手合十,以一種奇異的站位朝著四周散開……
等妥當后,兩頂轎子的布簾齊齊被拉開,右邊是三重生佛祖的神像。左邊則坐著身披大黃袍的老僧,他面帶微笑,看著臺下密密麻麻的人,緩緩道:“能在此鎮相見,諸位都是有福之人,貧僧紅琹,定竭力求來大富大貴于諸位……”
站在人群里寧秋。
發現旁邊有人擠了過來,竟然是那個要自己上畫舫的小丫頭。
燕兒氣喘吁吁道:“你拿了我家大小姐的花燈,又將其丟棄,還……還不跟我上畫舫請罪……真……真是豈有此理!”
寧秋把大半注意里放在木臺的老僧身上,因為他覺得這老僧很不簡單,邪異的很。
不想被這丫鬟干擾。
他道:“扔掉花燈,是因為寫的不好,你是要我向你們小姐的文采道歉嗎?”
燕兒氣急攻心,自家小姐才高八斗,那些讀一輩子書的秀才不一定能比上,他竟敢說寫的不好,便怒道:“你眼界如此高,那就做一首出來,讓我帶回去給小姐開開眼界!”
寧秋皺眉:“拿了詩就走吧,聽好!”
他咳嗽一聲,稍微想了想,抄誰的好呢,就那個人的吧!聲音緩緩道: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燕兒丫鬟聽了有些失神。
她從小跟在小姐身邊長大,耳聞目染下,多少也懂得判斷一首詩詞的好壞,當下重復了幾遍,看了寧秋一眼,便轉身急忙離去,走的時候還在不停的念叨,生怕忘了一樣……
終于送走這她了,寧秋松一口氣,早知道不要手賤,撈什么花燈。
他忽然渾身一涼,只覺得有一道目光鎖在自己身上。
抬頭看,竟然是木臺上那個老僧!
他微笑看著自己,這目光在外人看來也許是慈祥和藹,充滿關愛,但在自己的眼里,這目光意味深長,似乎在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該死,怎么會有這種感覺……
兩者的目光在空氣中交織。
但也只是短短的瞬間罷了。
老僧開始念經傳播佛法,講一些大道理,一切看起來仿佛都如此和諧……
在這時候,人群微微騷亂,又有聲音傳來,就連臺上的老僧也睜開那微閉著的眼睛。寧秋順著聲音看去,只見官道上來了一支五百多人的軍隊,浩浩蕩蕩,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嚴肅的表情,在最前頭的,是個騎著黑馬的白袍小將……
寧秋瞳孔微微收縮……
她?
不是懸崖上摔下。
都快斷氣死了嗎?
這世界醫術這么厲害,還沒一個月時間,就直接滿血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