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濃密的山林間寒氣逼人。
明月當空,讓漆黑的夜多了一絲光明,如金輪懸掛于天,照亮著滿山的生靈。
不知為何午夜未到,地面便泛起了滾滾濃霧霧,就像一條翩翩起舞的鵝毛被,覆蓋在寂靜的山林,如錦如緞。
月光從樹枝的縫隙中直射而下,折射霧面上發出淡淡的金黃色,仿佛仙境卻又透露著未知的陰深。
“叮鈴鈴~叮鈴鈴~”
一陣虛無的鈴聲自遠處傳來。
“叮鈴鈴~叮鈴鈴~”
“讓一讓,讓一讓,借路回家了”
“讓一讓,讓一讓,借路回家了”
原本一句很禮貌的話,此時此地卻讓人不寒而栗。
因為這是趕尸人最常說的一種提示語,提醒路人趕緊避讓,專業一點的會說成:陰人借路,陽人回避,要避不避,閣下自理。這樣帶有恐嚇的詞語。
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傻子,都會很自覺地退避三舍,一是覺得晦氣,怕沾染上霉運,二是怕臟東西跟自己回家,禍害家人孩子。
所以在鄉下的孩子很少走夜路,實在沒辦法,也會在孩子的口袋中放上一把大蒜用來辟邪,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佩戴玉器靈符,再將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由陽氣旺盛的成年男人抱著走。
到家后也不能立馬進門,須讓最親近的人將孩子喚醒,最好是和孩子天天待在一起的生母,以免不熟悉的人嚇到孩子,孩子清醒后大人們會大喊:寶寶,我們到家了,寶寶,我們到家了。
孩子不哭不鬧,那大家歡歡喜喜進家門。如果孩子哭鬧不止,就要請相關人士來叫魂定驚了。當然這些都是些民間習俗,至于真假,頂多也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罷了。
隨著鈴聲越來越清晰,四個行動遲緩的人也帶著一身風霜從霧氣中走了出來。但奇怪的是他們身后卻沒有一跳一跳的尸體,就四個能說話的大活人。
懂行的人一眼便知他們只是普通的背尸人,并非是有著道行的道士或者趕尸匠。
“平哥,這附近可有靈棧?”
所謂靈棧說白了就是義莊,只不過多了些營業功能,趕尸人可以進去歇息整頓。
叫平哥的壯漢停下腳步,從懷里掏出一張地圖,這是從同行手里花錢買的,一同出售的還有一本小冊子,雖然只有十幾頁紙,但里面的內容卻包羅萬象,有尸變逃生法,驅鬼十術等等,看似很玄乎,實則都是些添油加醋的歪歪技能,算是給那些吃死人飯的苦命人增加些安全感。
“過了這片山林就是三河鎮,鎮東邊有個靈棧,估計再走兩個時辰就能到”
平哥名叫張平,剛才說話的叫王寶,四人都是一個村的,另外兩人叫張安和李山。
“還要兩個時辰啊”走在最后的王寶叫喚了起來:也不知道咋回事,背上這位爺沉得厲害,就像一整副棺材壓著我一樣。
“寶子,你瞎說什么”張平怒眼呵斥。
“是真的平哥,你不知道”
“你還說,還不快給幾位爺賠罪”
見李平怒喝,王寶硬是把嘴邊的話給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