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風生,茶足飯飽。
東西太多,終究還是打算坐車回去。
提著東西也不好逛街,就先說好了輛車,把東西先裝到車上,暫存到驛站了。
傍晚。
行進的車內,兩兩分組后匯合的四個人開始總結討論。
陳雁秋據實而言“明章、尚志、梓生、繼松四大書院,分別坐落于臨津城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除了明章是公立的縣學,其他三家都是民辦的,不過這四家的規模都很大。”
“嗯。”姜策點點頭,“四大書院都是成人書院,兒童啟蒙類的書院是沒有的,只聽說了一家私塾。我和雁秋過去看的時候,根本算不上什么規模,就是一戶人家,在他家里的一個小房間里收了幾個小孩子在教,那個教師本身也是考生,但是還沒考上秀才。”
趙清悅有些疑惑,“這么大一個城,沒有相應年齡段的學校,城里小孩子們的啟蒙教育都是怎么進行的”
“應該都是家里請先生吧。”李承宣答道。
“不一定。”趙清悅搖搖頭,“雖然是個城市,但城市里也有窮人富人啊。拿不出太多錢的人怎么請得了先生再說這些先生從哪里來都是秀才舉人嗎還是從書院里請出來的”
姜策答話“我們大概掌握到的信息是,書院里的教師都是專職教師,跟現代學校老師上班是一樣的。有的老師是從外地請來的,就在書院里吃住。”
陳雁秋接了話,“再往詳細了的,我們也掌握不上了。不好直接問書院里的人,都是旁敲側擊打聽的,外人其實也并不清楚那么多。”
姜策垂著頭,“趙清悅問的倒是提醒我了,這說明兒童啟蒙教育這一方面,這里有市場缺失。咱們倒是可以把這個先惦記著,以后說不定能由我們發展起來。”
陳雁秋看了看李承宣和趙清悅,“你們倆的醫藥行業調查得怎么樣”
趙清悅看了李承宣一眼,“看了。這個城里有芝蘭堂和妙醫堂兩大醫館,還是和回春堂一樣,醫館加藥鋪的那種模式。除了這兩家,城里各處,沒見著單獨的藥鋪。”
姜策抬起頭,“生意怎么樣”
趙清悅撓撓頭,“城里和村上、鎮上都不一樣,醫館里看上去人也是挺多的。”
李承宣道“如果把這兩家大醫館比作現代的醫院的話,相應的,還是有小診所的存在。也是那種家庭式的,沒有鋪面,在他自己家里設了個點。備的藥沒有醫館齊全,也沒有兩個醫館似的供著那么多大夫,而是一個大夫看全科的那種。”
趙清悅點點頭,“就和診所是一樣的。”
“怎么樣清悅,你有想法嗎”陳雁秋問道。
趙清悅現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問道“還有鋪面,鋪面的情況呢”
“哦對,差點忘了。”姜策兩手一拍,開口解釋“鋪面的話,主街那邊比較貴。正中那條臨津大道上的鋪面都貴,從城中心到城兩邊,價格逐漸降低,但是最低價也比其他街道上的貴,租的話是一個月五兩銀子以上,買的話得上百兩。”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