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拿到的那些香腸和臘肉,酒樓食肆的反響確實不錯。”
“不過眼下貨物有限,梁氏這邊暫時還沒準備,對外出售未加工過的香腸和臘肉。”
“先滿足梁氏名下酒樓食肆的供應,之后再圖下一步吧。”
臘肉和香腸跟鹵肉不同,保質期很長。
在不用擔心食物變質的情況下,他可以運送大量香腸和臘肉去梁氏的各家酒樓食肆。
眼下林東家的作坊,產出不夠多,滿足他們梁氏各大酒樓的日常消耗都不夠,他手里自然不會有多余的貨,拿出去直接對外開售。
當然,他原本也是準備跟林東家提這件事的。
下返單的同時,讓林東家這邊將作坊的規模做大,給梁氏更多的香腸和臘肉。
林曉月唇角揚起。
“也是,梁公子說得在理。”應了一句。
隨后便不搭話,繼續吃飯了。
梁瑜見狀,心反而懸了起來。
咋回事啊她好像不在意
可盡管心中情緒有些紛亂,梁瑜也沒再提生意的事。
心想,看誰更能沉住氣。
結果就是,不止午膳的時候,林曉月沒再跟他說話,甚至下午也沒看他,仿佛當他沒存在一般。
倒是對安陽王,林曉月侃侃而談,竟然跟安陽王聊了不少土地規劃的事。
聽得眾人都驚奇,且感覺受益匪淺。
尤其是林曉月提出的,片區特色農副產品發展計劃,聽得安陽王竟然讓人用筆墨記錄了下來。
“根據當地地況和風土人情,發展不同的經濟。說得真好”安陽王感嘆道。
林東家提出,在適宜的土地上種植最合適的農作物。
然后商販再集中去收購這些農作物,和當地的百姓達到共贏。
比如,青石鎮土壤肥沃,在有辣椒作坊做支撐的情況下,可以鼓勵百姓大規模種植白菜。
然后辣椒作坊收購這些白菜,將其加工成辣白菜再對外出售。
還有,后期還可以在青石鎮范圍內推廣種植紅薯,鼓勵各家各戶養豬。
有香腸臘肉作坊在,生豬出欄,不愁沒地方賣。
這樣一來,農戶一年到頭下來,掙到的,比自我規劃種植會更多。
這是對青石鎮。
而對旁邊的桃花鎮。
那邊山地較多,比較適合柿子樹生長。
可到了柿子出產的季節,家家戶戶產柿子,柿子價賤,百姓賺不了什么錢。
這個時候,朝廷如果能出面引入商販,將桃花鎮的柿子以市價略低的價格收走,桃花鎮的百姓便能靠賣柿子掙上錢。
而桃花鎮憑什么能吸引來足夠的商販
當然是當地得大規模種柿子啊。
量多了,商販在同一個地方能收購到足夠多的貨物,自然會愿意來。
而且,桃花鎮如果真能成為柿子之鄉,一些有遠見的商人也會考慮在桃花鎮開設作坊。生產跟柿子相關的商品,比如柿餅之類的。
從柿子做成柿餅,商品的保質期就長了。
柿餅對外的話,可以運到全國各地去售賣。
除了桃花鎮,別的鎮子完全也可以參照這樣來操作。
總之,適合種糧食的地方,便專門種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