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花溪村的牛旺村長卻是想到一個問題,便朝著顧辰看了過來。
顧辰看到他欲言又止的表情,便問道:“牛村長,你有什么要說的嗎?隨便說,沒有關系。”
牛旺想了想,說道:“顧總,路鄉長,你們也知道我們花溪村之前養殖了很多牛,當然現在也是。如果號召大家養殖土雞的話,現在養殖的牛該咋辦呢?”
顧辰聽了,也知道牛旺的顧慮,畢竟現在有機肥工廠那邊一直在收購花溪村的牛糞,用來生產基肥。
對于花溪村的村民來說,這又多了一份收入。
如果花溪村那邊全部養殖土雞去了,這牛糞可就產生的少了。這樣的話,對于有機肥工廠的基肥生產肯定是有影響的。
不過在顧辰看來,有機肥工廠生產的基肥,對于農場那邊的荒地改造十分有效,但是肯定沒有有機溶液那么大。
既然這樣,如果到時候牛糞收購不足的話,就減產一些就行了。
而且這點出手牛糞的收入,對于花溪村的養牛戶來說,其實一年也沒有幾千塊錢的。
想到這里,顧辰直接說道:“這個應該是看村民自己的意愿吧,他們想養牛就養牛,想養殖土雞就養殖土雞。我們也沒有必要逼他們做出選擇是不是?”
“對的,這個政策今天需要明確下來,我們號召大家養殖不是強制的,是自愿的。花溪村有點特殊,之前動員養牛的時候,大家也都很積極。有些人可能就覺得養牛要好一點,因此我們也不能不讓他們養啊。因此這個養雞還是繼續養牛,就讓他們自由選擇吧。不過我估計最后,很多人看養殖土雞賺錢,都會轉過來的。”
旁邊的老支書顧興安也說了自己的看法。
路鄉長也是點點頭:“花溪村和松香村、雄樹村兩個村子的情況有點不一樣,因為之前發展養殖業,收入要比兩個村子要好點。但是據我所知,收入也不是很多,是不是?”
這個話路鄉長是對著牛旺說的,想聽聽他的意見。
牛旺想了想,說道:“路鄉長,是這樣的。其實村里大部分人每年養殖的牛都不超過五頭,也只有二十多戶養殖的牛形成了規模,達到幾十上百頭。收入真正高的還是那十來戶村民,最多的每年收入超過二十萬了。其他村民的話每年估計只有兩萬左右的收入,差距還是有點大的。
不過這次養殖土雞的機會,我相信他們肯定很多人會心動的。畢竟養殖土雞比養牛要輕松一些,而且產出也要高很多。只要我們宣傳的好,肯定轉向養殖土雞的村民還是挺多的。”
“你能這樣想,那就真的太好了。既然這樣,那花溪村這邊牛村長就盡量動員大家養殖土雞。而松香村、雄樹村這兩個村,你們兩個人一定要把工作做好,爭取讓全村百分之九十的都養殖土雞。當然,實在不愿意養殖的我們也不勉強,后面要是后悔了可不關我們的事。”
最后,路鄉長對著三位村長,這么說道。
三人聽到路鄉長的話,都是慎重地點點頭,表示回去一定做好工作。
路鄉長說完這些,再次轉過頭,看著顧辰。
顧辰被路鄉長盯著,心里納悶起來,你這要說就說啊,不說話盯著我是撒意思。
“路鄉長,你還有什么要問的?”
路鄉長說道:“對了,顧總。我想問的是,這個鄉里的其他村子也可以養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