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寶洋的父親是造鐵廠工人,母親則是織布廠工人,二人因為工齡緣故工資不低,這也是為什么于寶洋會啃老的原因之一。
坐在家里,于寶洋開始思索如何賺錢,這個年代的萬元戶可不是說能成為就能成為的。
突然于寶洋猛然起身,他這個金手指可以用來鑒別古董撿漏啊!
現在是1988年,正是古董市場交易解封開始盛行的時候,市面上真品偏多,容易撿漏。
事不宜遲,于寶洋站起身子離開老窩,想要撿漏去古玩街肯定不去,要想撿漏肯定得去二手市場這種地方啊。
....
八十年代的大街上面并沒有多少車,濃濃的復古風讓于寶洋剛開始有些不習慣,不過伴隨著接觸的時間長他便逐漸適應甚至有些喜歡這里。
二手市場人聲鼎沸,很多人沒錢買新家具便會來這里買便宜的二手家具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又或者是別的東西。
于寶洋走進當中以后二話不說直接開啟物品鑒定眼開始掃看附近所有攤位。
破舊實木桌子:價值1塊
破舊水壺:價值3角
破舊凳子:家中1角
...
看了好幾個攤位里面都沒有價值高,于寶洋想要的東西,眼看二手市場就要走到頭自己都沒有找到古董,于寶洋本已心生放棄打算去古玩街看看能不能撿漏,結果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黑不溜秋的花瓶突然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清朝乾隆皇室琺瑯彩瓷瓶:價值8萬。
“我內個擦!”
于寶洋心中狂叫,這個年代的8萬換算成21年代人民幣打底也是160萬啊!
這一個黑瓶子能值那么多錢?
于寶洋蹲下身子,這是一個賣花瓶,盆栽的攤位,伸手拿起那個黑漆漆的花瓶于寶洋怎么看都看不出來這東西能值8萬。
不過出自對系統的信任他還是決定將其買下。
“老板這個多少錢?”
“你要是愿意1角你就拿走。”
中年男攤主在發現于寶洋拿起的竟然是這個花瓶以后擺手很是不在意的說道。
這個花瓶是他剛從鄉下一個村民哪里收的,之前一直被村民當做澆菜的工具,他看造型挺像花瓶說不定就能賣出去于是便花兩分錢收下了這個花瓶。
“行。”
于寶洋笑著將錢遞給對方以后便急忙跑回家。
....
在于寶洋不懈努力之下這花瓶最外面的一層黑色物質總算是被他搓掉露出了里面精美絕倫的漂亮圖案與花紋。
現在東西有了,自己應該怎么出手呢?
啪!
于寶洋拍了一下自己的小腦瓜,自己是不是傻啊!現在古董市場解封自己肯定得去古董市場找古董店賣掉啊!
想到便做,于寶洋把這清朝皇室乾隆琺瑯彩瓷瓶包裝好以后便向著古玩街趕去。
現在古董市場剛剛興起,市內的古董店并沒有幾個,不過古董店只是少,并不是沒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