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個飽讀詩書的舉人。
不敗宮偏殿。
“你說你已經讀完了?”東方不敗看著夏秦,有些驚訝。
黑衣少年,紅著臉,靦腆點頭。
東方不敗道:“敢騙我,你小子的屁股會開花!”說著起身走出偏殿。
黑衣少年緊跟其后。
二人再次來到小樓,這次東方不敗話都沒和看門老頭說一句,就急匆匆進入小樓。
小樓中。
東方不敗手持一本道藏問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后面一句,是什么?”
黑衣少年從容應答:“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東方不敗把那道藏連續翻了幾頁,再問:“天之道,后面整段話。”
黑衣少年張口就來:“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現賢。”
東方不敗宛如抓住孩子毛病的家長一般,大喝:“錯!大錯特錯!最后一句明明是‘其不欲見賢’。是‘見’字不是‘現’字!”
黑衣少年笑著回答:“那個是道藏中的錯別字。字確實是‘見’,但它表達的意思是顯示,所以用‘現’字更加準確。”
東方不敗有些驚訝,問道:“你懂這句話的意思?說來聽聽。”
黑衣少年如實回答:“我只說我的理解,道藏之中每句話都可能有很多種含義。
自然的規律,不是像拉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壓低一些,低了就舉高些,拉過滿就放松些,拉不足就補些。
自然規律是減少多的不給少的。可人族法則卻是減少不足去奉獻給有余的人。那么誰能減少富足的人,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
因此,有道圣人有所為而不占有,有成就卻不居功。圣人不愿顯示自己的賢能。”
東方不敗放下那本道藏,又從佛經區,取出一本,他顯然不打算輕易讓夏秦過關。
紅衣小哥瞄了黑衣少年一眼,眼中帶著揶揄:“《般若波羅蜜大明咒多心經》全文背誦,請開始你的表演。”
黑衣少年自信微笑,娓娓道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一篇佛經,近三百字,夏秦背誦如流,毫無停頓,卡殼之處。
紅衣小哥檀口微張,雙眼瞪圓看著黑衣少年,不,黑衣少年如今已經十八歲了,可稱黑衣青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