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1級文明被稱為行星文明。
這個等級的文明能完整的操控母星的能量,可以利用母星上所有可利用的資源,可隨心所欲的控制天氣、河流、生物和海洋等,甚至地殼內的變化和興衰。
行星文明,可以說一級文明在其母星上擁有著主宰能力,已經突破了母星的引力束縛,能夠自由的穿梭于太空,不僅如此,當處于這個等級巔峰的時候,還能夠在本恒星系內進行探索,并且在別的行星上建立殖民地和生活科研區。
醫療技術也會得到極大的突破,大部分基因控制范圍內的疾病都能夠得到徹底的治愈,基本的宇宙定律和初步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都已經掌握。
宇宙2級文明被稱為恒星文明。
恒星文明,可以開發和利用自己星球所在恒星系的所有資源,標志性特制就是可以建造類似戴森球一樣的裝置來完美收集恒星能量。
戴森球是1960年白鷹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種人造天體理論,它通過包裹恒星來收集恒星的能量。
這個階段的人類基本上不會有能源危機。不僅如此,在航天太空技術上,恒星文明應該能過進行恒星系間的初步探索,能夠將科研性質的載人飛船送往其他恒星。
在個體上,這個等級的文明應該能過通過向體內植入計算機芯片,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不然,龐大的科學體系的基礎學習時間會無比漫長,可能會讓人終其一生也學不完一個最細的科學分支。
基本的已知疾病會被完全治愈,如果人類科技達到宇宙2級文明,人類的平均壽命將會達到200歲以上。
不僅如此,在跨恒星系探索時,還有一定的概率碰到外星文明并產生交集,甚至開始嘗試探索四維空間。
宇宙3級文明被稱為星系文明。
星系文明鎖利用的能源范圍擴大到了整個星系,可以隨心所欲的開發本星系內的所有能量。
這個時候不同的星系文明之間會產生廣泛的碰撞與交流,文明之間很可能發生戰爭,同等級的文明之間會產生各種星際聯盟,聯盟之間會達成共識,
比如:不主動接觸仍處于0-1級文明的星球。(當然這是極度溫和的星系文明聯盟才會這么做),也許,我們的地球,就是在高級文明的保護序列里面。也許,這就是地球至今無法接觸到外星文明的原因。
星系文明已經具備了空間跳躍的能力,普通的能量已經無法滿足尖端科學的發展,因為空間跳躍的距離越遠,所消耗的能量越高。
3級文明的能源開發能力,限制了他們只能在本星系進行空間跳躍,3級文明已經可以制造人工蟲洞,盡管這些蟲洞非常小,而且可能瞬間關閉。
但是他們還是可以利用這些蟲洞進行恒星系之間的旅行,在合適的恒星系內已經能夠建立殖民地。
不僅如此,文明已經能夠發送跨星河系級別的超級探測器,比如說從銀河系內發送探測器到仙女座星系。
文明的科技樹更加枝繁葉茂,科學的分類更加細化,為了科學的發展傳承,3級文明的科學家數量至少需要以一百億為基礎。
而文明的個體為了更加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