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寺坐落在圣應峰南麓,原名是叫蕩山寺。”
李潯走進了寫著“感通禪寺”大門,在穿過白色影壁后,紅墻的庭院墻和殿墻,在光線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
他們還看到一口黃銅鐘,上面也寫著寺廟名字和祈福記載。
簡單的逛了一會,兩人繼續向前出發。
路過感通寺,看著路邊字跡不是很清晰的石碑,李萌萌好奇的問。
“我們現在該往哪?”
石碑上有三個方向,往左是當擔大師塔,往右是惟昌老和尚塔,往前走,則是大云堂寂照庵。
“我們去寂照庵,那里有著最美尼姑庵之名,”
“原來你想看尼姑!!”
“別瞎說,我不是,我沒有!”
李萌萌笑嘻嘻的走在前頭。
兩人走到寂照庵,這里比起感通寺游客更多了。
剛進門是一條通道,右邊的墻上寫著《佛說三世因果經》。
對于宗教不感興趣的兩人也無心研讀佛經。
左邊也是一面寫著經文的墻面。
濃厚的佛教氣息撲面而來。
令兩人意外的是,這里種植著許多多肉植物。
而當他們走到院子的時候,種類繁多,形形色色的多肉也隨之出現在面前。
鮮花散漫的綻放,多肉成為主角鎮艷四方。
“難怪說,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李潯無比感慨的說道。
一條木船,便承載了十幾種多肉。
樹干橫放,上邊也是琳瑯滿目。
不得不讓人感慨。
角落里,李萌萌這個吃貨一眼就發現了角落中的木牌,上面寫著開飯時間。
“11點30分開始排隊打午餐,這句話我能理解,餐前一小時結緣餐票是什么意思?”
“應該就是10點30分之后也不能買訂餐了,這應該跟備餐有關系。”
“明白了,節約不浪費。”
“你們說得對,齋食是需要提前準備的,一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如果浪費的話,要罰20元。”
溫和的聲音對著兩人說道。
李潯點點頭,對著這位雙手合十的中年婦女笑著說道:“謝謝,明白了。”
“有點想留在這里吃摘齋食,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去山上。”李萌萌看了時間,現在還沒到10點,如果要在這里停留到11點30分,等太久了。
“佛度有緣人,你今天有事,自然跟佛無緣,既然無緣,就不要強求。”
中年婦女露出一個笑容,向著茶室方向走去。
這里其實還有茶室,甚至還有糕點,但是在尼姑庵里吃茶點,也許得換個時間換種心態。
似懂非懂的李萌萌跟著李潯離開了寂照庵。
有緣無緣,她的確無法理解,只好詢問李潯是什么意思。
只是沒想到,這一次,李潯也沒有給出答案。
他一邊走,一邊說道:“緣,很玄,妙不可言,不過,寂照庵不愧于它的名字,感而遂通,寂靜照鑒。”
“也許這里就是希望游人能在此細細感悟,沉下心照見自己,認知自己。”
兩人繼續往上,路過一個亭子后,看到一個指示牌——距蒼山景區售票處3.2公里。
沿這個路牌箭頭指示的右邊山路行走,游客到這里比較少,有的時候整條路上甚至只有他們兩個人。
野花在山林間悄然綻放,鳥鳴在清幽之處,別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