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曲有了畫面,所有的想象都鮮活了起來。
馬幫的文化,象形文字的祖孫傳承,人與自然……
短短2分鐘左右,就把麗江的諸多特色展露出來。
“您現在,正坐在海拔3100米的印象劇場。”
“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實景劇場。”
“這里的天,是干凈的。這里的空氣,是干凈的。”
“我們的心,也是干凈的!”
一個豪邁而質樸的聲音,在整個會場中響起。
右邊的舞臺上,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出現了一群皮膚黝黑,穿著黑衣灰褲黑鞋子,穿著白色毛皮披掛,齊刷刷的在舞臺上列陣已待。
“我們將在這里,為你演出65分鐘。”
“演出的最后部分,會有一個祈福儀式,我們500名少數民族演員,將和你一起祈福!”
“這,是神奇的地方,叫天,真答應,叫地,地答應。”
“玉龍雪山在上,您的愿望,山會聽見。”
“朋友,你的愿望,一定能實現!”
右手放到左胸口,十幾個人齊刷刷的彎腰致禮。
致辭完畢,也就代表演出即將開始。
游客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潯和李萌萌也充滿期待。
中間的空地上,一個站在椅子上的納西漢子一聲口哨,眾人的視線也從右邊舞臺轉移到中間。
“聽到了嗎?這就是我們印象麗江的漢子。”
“漢子們,你們,都在嗎?”
“我們,集合!!”
駝鈴聲響起,來自納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白族、僳僳族、摩梭人、羌族等等10個民族的漢子們,一一向觀眾介紹自己。
“遠方來的朋友,跟我們一起,上馬!”
漢子們手持馬鞍,揮舞跳躍。
在激昂的鼓聲和低沉吶喊聲中,肆意揮灑著熱情。
李萌萌驚呼:“哇,紅山那邊有人騎著馬出來了!!”
李潯也連忙看過去,交叉而出的漢子們,騎著馬爾在紅山穿梭。
舉著馬鞍揮舞的漢子們涌上觀眾席,展示著自己的力量和熱情。
這就是《印象·麗江》的第一個演出——古道馬幫!
麗江古城之所以成為滇西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就是因為馬幫的往來。
馬幫影響著納西人的生活,他們以能參加馬幫,當上馬鍋頭為榮。
而漢子們的馬鞍舞,就是展現大馬幫男人的英雄色彩。
“這個馬感覺好小只哦。”
面對李萌萌的疑惑,李潯笑著說道:“這是矮腳馬,這種馬其實跑得不快,卻很善于走山路。”
“馬還有分特長的?”李萌萌驚訝的張開小嘴詢問。
“當然,平原和高原,草原和高山,不同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馬的適應力也不同。”
李潯指著演員漢子們騎著馬兒,走過那僅一尺多寬的馬幫路,連續轉折走上紅頂山。
“在云南,也只有這種好腳力的馬,才能馱著沉重的貨物,走過漫長艱險的茶馬古道。”
“哇,那可真不容易!”
“是啊,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最理想的環境了,真正冒著風雪前行,那才艱難。”
李潯把目光投向舞臺,說實話,演出沒有多精彩。
但是意境到了,如果了解云南和麗江歷史的人,看起來才更有感覺。
納西人十分推崇馬,馬是他們的崇拜物之一。
那駝鈴聲響,馬兒盤旋攀登的景象,哪怕只是看著眼前簡化版的情景再現,但也讓他心生感慨。
李萌萌睜大了眼睛,似乎窺見一絲古時的風采:“果然,中華民族都是這么的頑強拼搏。”
李潯點點頭:“我每次聽到鈴聲響起,仿佛六百年前茶馬古道上‘山間鈴響馬幫來’畫面就在眼前。”
他話音剛落,漢子們帶著熱情歡呼,再次沖向觀眾席。
掌聲還沒來得及響起。
在一陣鈴鐺聲中,山頂上又出現了一道道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