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玲湊到嫂子周秀芬、胡秋月跟前兒,妯娌們有說有笑往前走,到烈士墓那邊找了兩個拉腳的車,坐著去松江河不提。
大房、四房、五房一起走了,二房住在森鐵不同路,正好徐海波、徐海濤都騎著自行車呢,于是騎車載著母親董桂珍離開。
旁人都走了,只留下徐志琴和梁紹杰娘倆。
梁家離著特別近,走路不用五分鐘就到,這娘倆也不著急,一起回屋坐下嘮嗑兒。
“萍啊,你今天太冒失了,咋能跟你五嬸那么說話呢?
你看看,這下把人得罪了,你這念書的事兒可咋辦?”徐志琴看著侄女,不由得嘆氣。
徐家兄弟幾個,就數著老五家日子過得最好,雙職工,獨生女。
徐志康還特別有頭腦,這邊工作掛著名兒,外頭跟人家合伙做買賣,掙了不少錢。
唯獨就一點,徐志康怕媳婦,家里媳婦說的算。
徐瑾萍得罪了趙春玲,想要從五房借錢去念書是不可能了。
提起這件事,徐志彥夫妻還有徐老太太,也都忍不住嘆氣。
“是啊,你說你咋就這么沉不住氣呢?這可咋辦?這一萬多塊錢咱上哪兒去弄?
你好不容易考上個好學校,總不能沒錢去念吧?”老太太愁的不行,坐在那里唉聲嘆氣。
“要不晚上我給老五打個電話?”
“媽,不行明天我去大哥家,找大嫂好好說說試一試吧。
大哥大嫂能幫一點最好,不能就讓大嫂跟許大姐說一聲,從許大姐那里抬點兒錢。
好歹湊夠了萍子的學費,讓她去念書啊。”徐志彥琢磨了半天,也只有這條路了。
所謂的抬錢,也就是民間借貸,利息比銀行要高很多。
這年月普通人很難從銀行貸款出來,多數都是民間借貸。
徐志彥口中的許大姐,是周秀芬一個廠子的同事,關系不錯。這人能耐很大,認識不少有錢人,專門幫人家往外借錢,從中賺取好處。
“奶奶、爸,我上學的事情你們就別操心了,也不用去求我大爺和五叔,他們不會借錢的。
要是他們肯借錢,去年他們合伙買撫南那塊參場的時候,哪怕借給我爸兩千塊錢入個股,去年秋天就能翻倍掙不少錢呢。
連掙錢的買賣他們都不帶你,還能借錢給我念書么?指望別人沒用,我也不希望家里背著饑荒供我讀書。”
徐瑾萍搖搖頭,對奶奶和父親的提議并不看好,也不希望他們去低聲下氣的求人。
提起去年買撫南參地的事情,徐志彥也垮了臉。
那明明是他看好的,從中牽線搭橋讓兄弟們掙了錢,可那兄弟幾個,誰也沒提給他點兒好處什么的。
這要是給別人家辦事,光是從中間對縫兒,也能掙幾千塊錢了。
“不管咋地也得試試,你考上中專不容易,再難也得送你去念書。”徐志彥咬咬牙,豁出去了。
為了閨女,臉算什么?只要閨女出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