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數多,兩桌坐不開,有人把徐瑾萍三個人拽到了評委和領導們那一桌去了。
“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這話果真不假,聽了今天的演講,真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好,好。”
文聯的一位領導,朝著徐瑾萍等人連連稱贊。
“小徐同學的文學功底深厚,一篇演講稿引用詩詞上百句,句句精彩又合情合理,可謂是文采斐然。
不知道你這是從哪里學來的?一般的初中,好像不教這么多詩詞吧?”
人家對徐瑾萍好奇,少不得要多問幾句。
“老師您好,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家里不管是什么,只要帶字的我都讀。
我家以前有個鄰居是語文老師,她家里有很多書,我都是從她那里借來看的。”
徐瑾萍笑笑,隨便找了個借口敷衍過去。她總不能說,這是上輩子積累來的吧?
“好,好,愛看書好啊,現在的學生都不愛看書了,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都是文化人,最喜歡的就是孩子愛讀書,于是紛紛點頭。
“哎呦,我想起來了,你是不是之前在咱們縣文學報上投稿來著?
文學報連著兩期刊載了東崗高中一個學生的文章,跟你今天的演講稿,風格很像。”
文學報的編輯也在,這會兒總算對上了號兒。
“嗯,那是我參加我們學校選拔賽時的演講稿,老師覺得還行,就給投到咱們縣的報紙上了。
一點淺薄之談,讓諸位老師見笑了。”徐瑾萍很乖巧的點頭。
“哎呦,寫的很好,那兩期報紙發行之后,好多人都打聽文章的作者呢,沒想到是你這樣一個小姑娘,厲害。”
對方似乎對徐瑾萍很感興趣,忙從兜里掏出張名片來。
“這是我的名片,以后有稿子呢,你可以直接投給我。
我還認識不少省報、出版社的人,哪天你要是想出個文集什么的,我都能幫忙。
對了,今天你的演講稿啊,回頭給我一份兒,我得刊登到報紙上。
如今這些學生啊,眼睛都盯著數理化,跟著西方人學,很少人再關注咱們的傳統文化了。”
“好,多謝老師欣賞,我以后一定多寫幾篇文章投稿。”
反正不管人家說什么,徐瑾萍就是乖巧的點頭。
眼前這些個個兒都是前輩,少說話才是正理,這種場合下可不能想著出風頭,顯得太輕狂沒涵養。
歲數大的人,都喜歡照顧后輩,尤其是謙虛又乖巧懂事的后輩。
所以徐瑾萍的表現讓人很欣賞,另外幾個人也塞了名片給她,都說有事情可以找他們。
反正徐瑾萍就是笑呵呵的都收了,有用沒有的以后再說唄。
“徐同學這么優秀,有沒有想過,到一中來就讀呢?我覺得,一中更適合你啊。”
就連一中校長,也來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