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醫院訓練的時候,奶奶說學校有事就沒有來,我和小東姥姥陪著去。
“其實咱倆跟著去就行。”姥姥又開始絮叨,“人去多了也沒啥用。”
是啊,一大家子跟著去,除了我上手在做,其余人都是在看熱鬧。
我逗著小東看外面的太陽,下過雪后天氣驟冷,車窗內很快起了一層水霧。他用手指劃了幾下,發現可以劃出痕跡,便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興致勃勃地在玻璃上涂鴉起來。
我試圖教他畫圓圈,他像是故意使壞一般拿手一通亂畫。
最近小東與人對視和互動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來到訓練室,醫生們正在擺放器具,我們是第一個趕到的家庭。耐心等待了一會兒,就有醫生招呼我們開始運動課。
小東今天似乎有些情緒,并不怎么配合。我把他往投籃需要站的桌子上面抱,他怎么都不肯。好不容易折騰一番把他弄了上去,他又說什么都不肯配合。
姥姥和姨姥姥站在旁邊一臉著急。我內心禁不住也添了幾分急躁,語氣忍不住重了些:“小東你給我站好了!”
小家伙嘴癟了癟,撇嘴哭了出來。他皺著一張小臉看我,掄起胳膊就往我身上打。
我嚴厲地警告他:“不許發脾氣!不許動手!”
他更委屈了,哭得更大聲。
醫生建議:“帶他冷靜一下吧。”
我把他抱到一邊安撫了一會兒,看他情緒穩定些了,又把他抱到籃筐邊:“哭完了我們還要繼續。”
這也是醫生叮囑過的。孩子發脾氣不肯聽指令不要緊,哭完鬧完就要告訴他“我們繼續”。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個指令必須做完,哭和鬧是沒有用的。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長心眼的過程,他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也會不斷嘗試挑戰大人的底線。此時我們就要用言語和行動都堅定地告訴他,“不可以”,“必須做完”。
這是規則意識樹立的過程。
可是我低估了小東的逆反程度。整整一個上午,小東不停地發脾氣,鬧情緒,伸手打人。
我再有耐性到了后面也繃不住了,忍不住開始大聲訓斥。可訓完了以后看到小東一張委屈至極的小臉,我當即意識到自己做法不妥。
我也是從小的時候過來的,那會的我也如小東一般敏感倔強。那會小東姥姥一有不順心也是大聲訓斥我,我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越是被訓斥著,強制著做的事情,越喜歡不起來。因為那些事情都關聯著不好的記憶:媽媽嚴肅的臉,兇巴巴的語氣,粗魯的行為……
小東對人的情緒格外敏感,若我一直這樣訓斥他,他肯定不會喜歡醫院這個訓練室,也不會喜歡做這些活動。這對以后的訓練非常不利。
意識到這一點,我強忍住內心的不耐,盡量對小東放緩語氣。
一上午的訓練磕磕絆絆結束了。
小東看起來疲憊至極,一上車就迷瞪著雙眼入睡了。
我跟姥姥聊了一會兒小東的訓練情況,翻開手機微信,小東爸爸發來了幾條消息。
我翻看了下,昨晚大概是在樓上受了涼,小東爸爸發起燒來了。
問了問情況,知道他在樓下診所打了吊瓶,又給開了兩盒布洛芬,我稍稍定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