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師傅,今年什么價”。水泥大路上,就有一輛時風大三輪,在不停地吆喝著:收小麥嘍,絕對最高價。
車上放一個喇叭擴音器,不停地循環的喊著。
“我得看看成色怎么樣,濕不濕”。司機兼老板,見有人攔住,笑呵呵的說,生意上門。
“看看,就是那個,剛剛收的,你看看咋樣”。王純明指了指那堆積如山的小麥,帶著老板就過去了。
“你這小麥不錯,一點也不濕”。老板還捏了幾粒,放在嘴里嚼了嚼,嗯,干度可以。
“六毛五,怎么樣,看在你量大的份上,給你一個高價”。老板挺滿意的,就這一家,就夠自己來一趟的了。
“七毛,我那邊還有一塊地呢,加起來十五六畝呢,都賣給你,怎么樣”?王純明討價還價的說,七毛,行不行。
“我說小老弟啊,這可是收購站的價格,不信,你去鎮上的收購站去問問,絕對是六毛五”。老板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給的絕對是最高價了。
“六毛八,你看看,一萬多斤呢,行不行,不行,我就賣給別人”。王純明討價還價的說,量大,多一分錢,就會多出來不少的。
“這樣吧,我看你也在真想賣,六毛七,不能再多了,不然,我就不收了”。老板也沒想到,一個高中生模樣的人,竟然這么會討價還價,一分錢也要爭執半天的。
“那行,就這樣”。王純明點點頭,可以看得出來,這是底線了。
王運飛倒是傻眼了,什么情況,這就賣了?
王純明拉著老爸,去了旁邊,小聲的說:“爸,你看,咱們現在收完了,還得拉回家吧,要是不賣的話,是不是還得晾曬一番,也許過些天,價格能漲一點點,可是,晾曬的話,也會折稱的啊,再說了,咱們都不在家,這么多糧食,在家安全嗎”?
王運飛想了想,好像在理,自己著急上班,過不了幾天就要走的,媳婦在市里養病,大兒子下午就得回去,另外兩個,還得上學,算下來,家里還真是沒人呢。
雖然老三可以給看著點,可是,畢竟不住在家里,萬一丟了,這可是一萬多斤的糧食呢,還不得心疼死。
“那個,明子,咱們多少也得留個千把斤吧”。這個時候,吃面是沒有買的,全是自己家的小麥淘洗干凈,然后晾曬,干了以后,拉去壓面房去壓面。
面條也是不買的,壓完面以后,提上半布袋,去壓面條房,直接壓,粗的細的都有。
走街串巷賣饅頭的,賣豆腐的,賣煎餅的,等等,都是可以不用錢買,用小麥換的。
所以,各家各戶的,都會留不少的糧食的。
“行,你看哪塊地的好,就留哪塊地的吧”。其實,按照王純明的意思,留個三五百斤就差不多了,都不在家,能吃多少。
不過老爸堅持,那就留著唄。
收割機直接去了另外一款地,把王純明家的,都收割完了,才去的別家的。
“湊個整,一共一萬七千斤,一共一萬一千三百九十塊,對不對”?老板也是笑呵呵的,這一單,自己也可以賺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