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勸立太子闌
皇上已經五十余,這么多成年未成年皇子,早就該立太子了,之前不是沒有人提過。
太子是國之基石,國之根本,萬一哪一天皇上龍馭殯天,沒有立太子,是要大亂的。
弄不好還要使東夏分y裂。
但皇上對這件事很是排斥。
每個提議這件事的人,不是被斥責,就是被貶官,誰都沒能討到好。
久了他們也就揣摩出皇上的意思,這是并不想立太子。又或者說皇上的心意可能在大皇子四皇子身上舉棋不定。
這得等皇上什么時候自己想通了。他們不去撞這個南墻。闌
此刻,禇知言的話給他們提了個醒,此時的確是勸立太子的最佳時期呀。
大皇子黨們心中很著急。
雖然是勸立太子的最佳時期,卻對四皇子更加有利。東境守將是四皇子的人,四皇子這陣把大皇子壓制得太過厲害。
本來只要再等一段時間,他們就能翻盤,可這時候南齊陳兵邊境,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如果現在皇上立太子,大皇子沒有優勢。
不過既然這個話題已經提出來了,禇知言又提了四皇子嫡子當鎮東宮,那就必須要爭一爭。
秦幕昭立刻道:“立儲當立賢,大皇子是皇長子,素來有賢王之名,愛民如子,謙和德隆,雅量高致,宜鎮東宮”闌
魏策頃冷冷道:“有嫡子在,怎可立庶子嫡乃正統,庶乃旁支,普通之家尚且分明,何況皇室這么淺顯的道理,秦侯不會不知道吧”
秦幕昭道:“東夏國祚綿延,太子確立,重中之重太子乃國之本,自應立長立賢皇長子賢名在外,勝過四皇子良多,為何不能鎮東宮”
兩派人紛紛出列,據理力爭。
一派秉持嫡子為正統,祖宗傳下的宗法制有言,立儲立嫡,庶子靠邊,不可違,不然,便是亂家亂國之根本。
一派秉持賢方為立國之本,主賢臣明,是為國祚萬年的根本考慮,不論嫡庶,皆為皇上之子,都是皇上血脈。
他們引經據典,以古論今,將歷史上許多嫡庶不分以至亂國的例子舉出來,當然,也有將賢明庶出大放光彩,如何文治武功,千載留名的例子列出來。
一時,兩邊各持己見,猶如一場大型辯論會。闌
皇上高坐龍椅,渾濁的眸子掃過堂下,眼底深處有一抹冷意。
他們說真的是大皇子和四皇子,在他們眼里還真只有這兩個豎子可為儲哼
看著真的面紅耳赤,口沫橫飛,吹胡捋袖幾乎要大打出手的兩派,還有安靜如雞,低頭垂眸眼觀鼻鼻觀心不參與爭執的中立派。皇上感覺,先比上一次這個話題爭論時,中立派的人數又少了些。
是不是再過一段時間中立派就要沒人了,全都成了大皇子黨和四皇子黨他這個皇帝,就該給他們挪位了是嗎
一個個這么急著站隊,很好
他陰惻惻的目光收回,看一眼安靜如雞的明家父子一眾和看戲看得津津有味的孔熹,臉色發黑,重咳一聲。
這一聲好像一顆石子扎進水面,所有人瞬間收聲,剛才還熱鬧猶如菜市場的朝堂,頓時又恢復了之前的威嚴肅穆。闌
皇上淡淡地道:“明卿,你可有什么想說的”
明崇峻出列,他是丞相,皇上問他的意見倒也正常。
只是他一走出來,大皇子和四皇子的臉色都有些古怪,既有期盼,又有防備。
明崇峻看了大皇子一眼,大皇子心中一喜,不由向前一步。但他又收回目光,看了四皇子一眼。
想到剛才,明崇峻可是幫著他們說話的,四皇子心中一喜。
明崇峻卻已經看向皇上,行了一禮,道:“如何立太子,立誰為太子,本是皇上圣心獨裁之事,皇上不必問別人的意見”
大皇子黨:“”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