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氣不同,氣自丹田而出,人攝入五谷,再自丹田中積蓄為氣,在本質上比血氣要高一級,屬于輕靈之物。氣息加持在拳頭上,能增長力氣,加持在腳下,能提高速度,甚至加持在身體上,可以提高防御能力。
王曜景隱匿于虛空之中,這個世界無論是武道還是道法,都處于一個十分初級的地步,哪怕是最頂尖的大宗師,放在他之前的世界,也頂多就等于化神或者驅鬼境界。
這倒不是本來就是如此,之前應該出現過一次修行世界的大斷絕,導致前路被封死。沒有這方面的規則,他們就算是窮經皓首也沒辦法突破一步。
王曜景不知道緣由,他猜測可能是跟東晉西晉的更迭有關。西晉滅,漢人南遷,東晉于建康建立,兩晉的天命應該是同一個,但比起西晉時期的天命,東晉時期就衰弱了許多。
既然這個世界前頭無路,他就得給他們接續上,雖然在初期可能會耗費他一筆氣運,但只要新式武道能夠傳播開來,他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收益。
這也是許多天命的做法,但這么做也有弊端。如果世界中的生靈太強,就可能會注意到天命的威脅,然后想辦法反抗天命,甚至脫離天命的控制。
任何一個這樣的存在,在脫離控制之際,都會帶走大量天命原本的氣運,最終讓天命大虧特虧。
天命雖然代表著天命,但本身對世界干涉很小,只能通過各種方式側面阻攔,最典型的就是降下災劫,把你活活打死在超脫的大門之前。
“這種氣的形式,是我結合了正一法門外加五代時期的烙印力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力量,此種力量,我便叫做內息或者內力吧。”王曜景心中升起了一個念頭,而后,楊玄機的腦中就平白跳出了這股氣的名稱。
內力!
內力比起血氣要更清,也要更純。比不是法力那般神妙,但能夠基于人體,同樣發揮出各種神奇的作用。
在王曜景看來,內力反倒更像是一種相對完美的力量。他兼具了戰斗能力和滋養能力,除了延年益壽和提升力量速度外,同樣也可以根據走的位置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屬性。
如走手少陰心經,氣息偏于陰柔,走手太陰肺經,氣息偏于寒冷。走太陽小腸經,則偏向于炙熱……各種不同的運氣方法,也決定了內力衍生出來的屬性不同。若是練到深處,同樣可以打出各種或是寒冷或是滾燙的力量。
甚至當內力積蓄到一定數量后,能夠脫離身軀,隔空殺人,那樣子就更加偏向于法術了。
當然,法術的范圍上要大許多。畢竟法術是以人身溝通天地之力,本質上就是在借助天地的力量施展。但內力,卻是收歸己身,受到的約束也要更小。
就如許多修道之人都畏因怕果,因為他們與天地糾纏的太多了,但修行了內力的武者就沒有這方面的約束了,他們的內息來源于丹田,來源于攝入的五谷雜糧,與天地根本沒有太多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