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地球上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以地球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文明,列車還是可以跑的更快的,只是為了安全性。所以特意的降低列車的速度以提高安全性。
“魔方,幫我做個計算。”白晨在很多時候。一些精密的計算都要交給魔方這個超級計算機。
“你要計算什么?”
“我需要設計一個載客列車,可是在穩定性上,工程量太大,我需要的是速度與穩定性之間的平衡。”
“你打算時速多少?”
“如果按照我目前掌握的水準,動能最大化的話,列車應該可以拖動三百噸的物體,時速至少要在每小時五百公里以上。”
“五百公里?”
五百公里,那就是說。即便是從漢唐的最南方跑到最北方,也不需要一天半的時間。
哪怕是地球上最快的列車,均速也不超過四百公里。
不過地球上是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而在這方面上,這個世界卻沒有這個問題。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列車本身的穩定性,如果穩定性不夠,很容易造成脫軌,載客火車脫軌,所造成的傷亡可是相當嚴重的。
所以在追求速度的同時,穩定性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五百公里的話難度不算高。采取羅鈦金,羅鈦金本身的耐磨性比起普通的剛才高十倍,同時再在車頭和車尾。都布置一個重力穩固裝置,加大車身的穩定性,同時車頭的設計最好是流線型的,這樣有利于降低空氣阻力,其實很多的細節都可以少量的提高穩定性,這些細節都做到了,那么整體的穩定性就提高了。”
魔方頓了頓,又補充道:“還有就是你在先前設計的鐵軌圖紙,事先就加大了鐵軌底盤就非常有先見之明。”
在白晨的記憶中。地球上的普通鐵軌都是1.5米左右,不過白晨為了符合自己初步的構思。所以特意將鐵軌的寬度提高到了2米。(鐵軌的標準距離其實是1435毫米,這個距離是最不宜磨損車輪的。不過劇情需要,稍稍的忽略一下。)
……
相較于白晨這邊的風平浪靜,朝堂上早就已經鬧翻了。
事實上,早在鋪設鐵路之初,就有不少的大臣指出,這是浪費朝廷的財力。
雖說如今漢唐的稅收日漸增多,可是鋪設鐵路的錢也著實不少。
雖然這個項目因為老皇帝、魏相和丁山的極力支持而通過了。
可是這三位卻始終沒有給出準確的用途,這讓那些反對的大臣,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質疑。
畢竟,就連老皇帝自己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耗費數十億兩銀子,這幾乎就相當于漢唐以前幾年的稅收總和,可是老皇帝卻依然決然的堅定支持,這樣的應對方式,自然不能讓那些大臣滿意。
特別是如此之大的工程,他們或者他們背后的家族卻不能插手分一杯羹,他們更不能善罷甘休。
每次群臣質問老皇帝和魏如風,耗費如此之大的財力鋪設的鐵路,到底有什么用途的時候,老皇帝都采取拖延搪塞的方法。
只是,最近隨著第一期工程的完工,第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準備著,那些朝臣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