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的都城,大唐日報同樣非常受歡迎。
反觀儒家日報,第二期加印到一萬份,不過只售出了三百份,第四期的銷售直接就掉到了谷底,不足百份。
武則天通過自己的渠道,聽說姚崇知道儒家日報的銷售量的時候,氣的在自己的家里又摔又砸。
不得不說,儒家日報和大唐日報的版面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人工抄錄的文章畢竟優劣難同,而大唐日報統一都是活字印刷,字體非常標準工整。
再說內容,大唐日報采用的多是大白話,而儒家日報則全部都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又是孔曰成仁之類的。
還有就是儒家日報是虧損的方式堅持的,根據武則天計算過,儒家日報每一份的制作成本都要在三兩銀子以上,反觀大唐日報,造價與售價基本上持平,不賺也不虧,而廣告上的收入,卻讓大唐日報賺的盆滿缽滿。
每一期的大唐日報都有幾個板塊是用來鑲入軟文的,這樣一篇大約五百字的軟文,一個字就是一兩銀子。
也就是說,幾個軟文廣告,就能為大唐日報收入數千兩銀子。
這可是一天幾千兩銀子,而且不少大商戶都是爭著搶著那些為數不多的廣告位。
如果姚崇知道這個消息的話,不知道會不會吐血不止。
一個是辦一期就要虧一期,另外一個是辦一期賺幾千兩銀子,而且影響力幾乎是萬倍的差距,可想而知儒家日報的命運將會如何。
第五日,儒家日報就徹底的銷聲匿跡了,這期間姚崇和一眾官員,個個都虧損了數千兩銀子。
雖然對姚崇等人來說,幾千兩銀子還未能讓他們傷筋動骨,可是心中積郁卻是難以宣泄。
“姚大人,不能再繼續這么下去了,再這么下去,我們將會失去話語權。”
“不然能怎么樣?繼續儒家日報?我是可以,只要你們每個人再拿出一萬兩銀子,我就再辦十期。”
辦一期就虧一期,就算是意氣之爭,也難以維持。
眾人一提到錢,頓時就啞火了。
“姚大人,禮部不可能每天虧損幾十萬銀子,要知道根據我的情報,他們已經賣出去將近二十五萬份的銷量了,如果按照一份大唐日報虧損三兩銀子,那就等于每日他們要虧損七十五萬兩銀子,這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事情就是這么發生了,你們能說什么?”
“也許他們有什么是我們不知道的底牌?”
“你們能找的到他們的尾巴嗎?”
“姚大人,他們把這個大唐日報的秘密藏的太深了,我們多次派人想要混入禮部,都是無功而返,為今之計,只能通過朝廷上的壓迫,逼他們把大唐日報交出來,只要大唐日報弄到我們的手中,到時候……”
“可是……這大唐日報的重要性,我們知道他們也知道,武則天會輕易的把大唐日報交出來?”(未完待續。)
『:訪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