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陛下說的這些,都是限定在物品本身的價值以內,并未創造更多的價值,可是陛下先前說,每年支出六百萬兩銀子,卻能夠創造一千兩百萬兩的利益鏈條,草民想不明白。”
武則天深深的看了眼姚崇,果然,人的腦袋如果被限制了,那么不管自己如何的提示,他都無法更進一步。
“這錢并不是直接給予那些孩子的,是投入產業里,讓這些產業來利生利。”
武則天先前說的是生產利益產生的過程,可是投入教育產業,則不是那么直接,這種投入,是對某一個領域商業的激活。
如今的中原,教育產業非常的匱乏,一個村子里可能就一個兩個識字的,而且這一兩個識字的還不怎么愿意出來教書,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讀的是圣賢書,交給賤戶是對圣賢的侮辱。
當然了,也有個別的受富戶的錢財吸引,放下身段去富貴人家教導他們子女的。
這基本上就是目前大唐的教育體系,各個大的城池都有書院,而大部分都是官辦的書院,這些書院進去的條件苛刻,非富即貴,甚至還要有賜帖推薦才能夠進去,普通人家根本就不可能獲得賜帖。
這也導致一些名流,就靠著販賣賜帖給富戶,然后獲得大量的金錢。
這就使得大部分人都沒機會接觸到書典,即便能夠接觸到,也非常的有限。
還有一點,那就是士族對文化的壟斷,因為紙張、字畫的金貴,書典的價格都非常高,普通人家根本消受不起。
名門望族收集大量的典籍,只供自家的子弟觀看學習,所以素質與文化程度,要明顯高于普通人家或者普通書院的學生。
有些書生抱著一本兩本書,就是一輩子,幾乎把這本書倒背如流,幻想著就憑這一本書,就能夠高中金榜,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先不提門第的差距,單是這學問,就比人家豪門差了幾個等級,能夠高中金榜的,更是萬中無一。
所以官位不但被文人壟斷,同時也被士族壟斷。
而士族才是武則天最為頭痛的對手,如今武則天雖然贏了以姚崇為首的文臣,可是只要士族沒有倒下,那么武則天也只算是贏了一半。
現在武則天要想大力推廣新式的教育體系,那么無疑就是觸及士族的利益。
當然了,贏了文臣之后,武則天已經不再如過去那樣畏首畏尾。
當初武則天還擔心,斗不過文臣,可是一番你來我往之后,武則天發現,文臣也不過如此。
她現在倒是很期待,士族的反應如何,是否會如文臣這樣兵行險招,還是與自己暗地里使壞。
姚崇最終還是沒有說服武則天,其實他進皇宮,也沒抱有太大的希望。
“陛下,只希望您不會后悔,畢竟士族的手段,可不比草民差,想必您很快就要面對他們的責難了。”
姚崇的背后也有士族,雖然不是五姓七宗,卻也是陜州有名的望族。
一個兩個名門望族也許對武則天沒什么影響,可是如果天下所有的名門望族聯手,那么就不是那么輕易能夠對付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