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謙把這些人聚在一起,除了光刻機研發本身,他的一個目的也是希望自己能作為一個中間人,多促進一下大家的交流。
阿斯麥籠絡了各個領域的領軍團隊,但因為他找的都是國際領先團隊,他們都懶得去跟別人交流了。
但華夏還沒有哪個機構有這么牛逼的底氣,孟謙多給大家一些機會交流交流他們并不會排斥,本身大家平時就會去找各種機會搞學術交流。
現在更有目的的交流,沒什么不好的,畢竟靈感最容易出現的場景,就是思想碰撞。
中午大家聚在一起吃飯,下午就都開始搞得像開了個學術會議似的了,畢竟孟謙拉的這個團隊,有很大的可交流性。
比如在材料學領域,清華,燕航,金屬研究所都是國內翹楚,比如在光學領域,長光所,江大有很多話題可以聊,諸如此類
孟謙也不打擾大家,時不時的去旁聽一些大家的討論。
什么遠場衍射極限倍數U、斯特列爾比、M2因子,什么晶振,AD采集卡,什么黏滯系數,賓厄姆體,質量力
這已經不是孟謙靠重生優勢可以幫上忙的了,雖然很多東西他其實都聽過,他當年搞工業智能自動化的時候補習和了解了不少東西,甚至有些東西他很熟,比如一些數學定理,類似拉格朗日定理。
畢竟數學是一切科學的爸爸。
可這并不能改變孟謙此刻在這里宛如一個智障的事實
人家談的深度已經不是他一個有所了解的人可以去插上話的了。
但在某件事情上,孟謙就算不懂也要硬著頭皮插嘴,“那個,關于干式光刻技術的瓶頸問題,我想咨詢個事情。”
正在交流的長光所科研人員及江大教授看著孟謙示意他繼續。
“據我了解,除了干法光刻,還有一種在最后一片鏡頭與光刻膠之間使用合適液體的濕法光刻方法是吧?”
“嗯,有這么一個研究方向。”江大的紀凱回應道,“但面臨很多問題。”
跟孟謙記憶和猜測的一樣,濕法光刻在2002年被林本堅提出之前就有不少研究,這就好比深紫光在80年代就開始研究了,但30年后才在光刻機領域真正被運用。
這涉及到技術的成熟性和實用性。
“那我們后面能不能加大在這個領域上的研發力度?”孟謙直接問道。
“為什么?”紀凱下意識的表達了疑惑。
“因為”孟謙大腦中不停的輪轉之前想過的理由,但總覺得哪個理由都不夠好,最終蹦出一句,“因為我是大老板。”
紀凱看著孟謙,一臉嚴肅道,“哦,好啊。”
孟謙,“???”
這個事孟謙自己確實想復雜了,對今天在這里的人來說,他們都知道現在是在跟企業合作,現在在做的是一種商業研發行為。
既然是商業行為,花錢的老板想在哪個領域多投入點研發精力,那就投入唄,除非從自己的專業角度確實覺得這個投入沒必要,那出于責任應該勸一下。
但干法光刻這個東西全球投入了這么多錢和精力去研究,到現在沒研究出個啥,孟謙愿意花錢去研究研究其他方向,紀凱覺得挺好的啊。
在學校如果自己想要去嘗試新的方向,還要去申請經費,麻煩的一匹,現在大老板主動愿意砸錢,何樂而不為。
但在當下,還沒想明白這點的孟謙被紀凱干懵逼了,“那那你們繼續聊,不打擾了。”
好在結果是孟謙想要的,這就夠了,現在讓江大這邊開始研究濕法光刻機,一方面是未來如果要跟林本堅談合作,可以多一個惺惺相惜的理由,另一方面孟謙也在期待說不定江大先把這個技術搞完善了,也不是不可能
2001年6月17日,送走了所有人后的孟謙返回杭城,最近的精力都花在光刻機這邊,現在總算是把事情鋪墊好了,接下去的時間,孟謙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軟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