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孟謙難得在房間里休息,何雅婷端了一大杯雪梨湯給他,“孟總,剛去廚房熬的。”
“謝謝。”孟謙話的聲音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沙啞,“把這幾的溝通記錄拿給我看一下。”
這幾孟謙跟別人交流的時候都會讓何雅婷在一旁記錄下來,6號上午大部分人都已經回去了,該找孟謙的也基本都找過了,孟謙現在就是趁著這會兒空閑回顧一下,整理一下這些的重點,也規劃一下后面在國內的一些合作關系,順便看看有哪些當時沒注意的細節。
這是孟謙多年養成的工作習慣。
中午,孟謙的喉嚨總算是舒服了一下,受邀到樓下餐廳跟來自各部門的領導們吃飯。
跟企業家們一樣,回去冷靜下來思考了一段時間的官府部門同樣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顧慮和想法。
飯局開始,大家先是贊賞了一下孟謙的專業和格局,總的來,這一次孟謙的表現更多讓人看到的確實是他的專業和格局。
夸贊完就是提問題了,領導常見套路,孟謙很耐心的回答著大家提出的問題并且主動給了他們更多細節的意見,在孟謙的講解之下,大家心中的疑惑逐漸被解開,很多東西也慢慢理順,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最后就是領導問孟謙有沒有需要支持的。
這種話有一定的客氣成分在里面,孟謙如果真的有什么需要可以提,但不能提的太過分,那就是不懂事了。
而孟謙借著這個機會提了一件事,“有一件事情確實希望各部門領導都能重視一下,那就是我們國內的3G發展,3G時代會影響到一些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從我們大風集團在霓虹國和高麗國的實驗來看,3G的到來會對科技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影響。
但我從幾大運營商那了解到我們的3G發展還存在很多政策上的問題,我希望領導們可以考慮給3G的發展開一些綠色通道,我們一起努力克服3G時代到來需要面臨的問題,盡快迎接3G時代。”
在之前跟移動電信聯通等運營商溝通的時候,孟謙好幾次都提到了3G的問題,畢竟3G現在在亞洲發展的比較快,但在華夏卻是標準的雷聲大雨點,而關于華夏3G落地比較晚的原因,后世網上也了很多,都是因為一些商業原因和政策原因。
不過孟謙親自來經歷這個時代之后還是發現,其實這里面確實也是有技術原因的,不是那么單純的就是因為大家為了謀求私利鬧的不可開交才導致3G布局的晚。
畢竟2G時代華夏處于徹底弱后的狀態,3G時代華夏才剛剛開始追趕,所以表面上看似我們建立了自己的標準而且跟米國和歐洲的標準建立時間差不多,但事實上華夏在3G技術上還是比較落后的,這是我們3G發展晚的一個內因。
如果華夏此時的3G技術有后世5G技術那樣,也不可能拖那么久了。建立標準不代表你產品就好,這是兩個概念。
因為通信技術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全球性的技術,就比如后世都華為5G好,到底好在哪,為什么有人可以用華為5G有人可以用高通5G,其實5G標準必要專利提供企業有實際上是一個全球企業共研的產物。
華為只是以17%的占比成為了5G標準必要專利提供者中的第一名,而且很多核心標準專利都是華為提供的,但華為一家企業是不可能獨立搞定5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