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EUV光刻機出來之后也不是說直接就能用的,這中間的一個轉換過程非常復雜,EUV光刻機再重要它也終究只是整個芯片制造中的一環,使用EUV光科機后需要配套的整體技術,這一般怎么也得兩三年才有可能成熟,這就導致不同企業的規劃出現了區別。
三星是最激進的一個,最早提出了三星的EUV計劃,英特爾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是最保守的,多次表示EUV的成熟應該是2020年之后的事情了,英特爾使用EUV也至少得是2020年之后,也就7nm制程的時候。
臺積電則卡在中間,最后也算是孤注一擲,并且在這個領域成為了王者。
所以英特爾很多人問英特爾的10nm為什么不用EUV,其實原因非常的純粹,因為人家一開始的計劃里就是這么定的啊。
但英特爾可能確實缺了點運氣,英特爾之所以最為保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它確實牛逼,英特爾可以把DUV徹底榨干,研究的透透的。
相反,技術落后的臺積電和三星就必須冒進,按照正常的市場預判來說,三星和臺積電不可能看不到EUV短期內成熟不了這個事情,從年之間臺積電來回徘徊了三次就可以看的出其實臺積電差一點也沒用。
可問題是三星和臺積電去跟英特爾剛DUV技術,剛不過啊。
所以站在那個時代的角度來說英特爾這樣的決定不算有錯,可能錯就錯在英特爾在制程上投入了太多新技術,為了搶占技術領先過于激進,同時又偏偏遇到了臺積電神奇的在2年內快速適應消化EUV技術。
而臺積電之所以能早于預估完成EUV的適應,又是得益于智能移動設備。
臺積電是純粹的代工廠,智能移動設備的迅速發展給臺積電這這樣的代工廠帶來了巨量的代工經驗,良品率以及漏電率等等問題在前代制程的經驗和極大量代工的過程中得以不斷地改進,優勢太大了。
這種天然優勢使得臺積電在穩扎穩打的時候得以迅速成長,先進制程的研發和成本的分攤到了企業身上,所以才有那句話,臺積電的成功是高通蘋果和華為撐上去的。
所以事實其實還是證明英特爾當初的預判沒錯,因為英特爾沒有蘋果高通華為來為他平攤成本并提供極大量的代工經驗。
如果當初英特爾的藍圖定的是,英特爾大概率只會更涼。
而三星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2017年宣布芯片代工獨立出來。
英特爾確實預判準確,也確實技術牛逼,英特爾用DUV實現的10nm工藝水平一點都不差,甚至可以說全世界可能也就只有英特爾能用制程做到這個份上,這就是英特爾的絕對實力。
可臺積電就是靠著智能移動設備把EUV技術給運用好了,這可能就是英特爾的命吧。
你技術牛逼可架不住時代的變換啊,智能移動設備,一次次的瓦解著英特爾建立的壟斷王國。
不過已經進入英特爾的計劃之中了,開始使用EUV之后的英特爾會不會有什么改變還真不好說。
所以大風半導體現在這個10年的半導體發展藍圖制定就變得很重要了,這個計劃會對后面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從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大概率應該是在2015年之前能實現量產,所以雖然不可能百分之百確定,但孟謙還是決定10nm開始使用EUV。
當做出了這個決定后,這幾年公司在繼續攻堅14nm的過程中就可以開始通過未成熟的EUV樣機來做試驗了,所以如果出現了小概率意外,影響就會很大,未來在電腦芯片上想跟英特爾打就有點懸了。
可大風半導體想在DUV上跟英特爾剛也很難,這不是砸錢就能解決的,只能希望命運這次不會故意刁難孟謙。
與此同時,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大風半導體的代工發展起來,這就是為什么今年孟謙這么積極的要去找代工訂單的原因。
根據大風半導體的十年發展藍圖,最晚2012年年底公司代工事業部就會獨立出去,之后的計劃是2014年之前量產年預計出EUV光刻機,2017年之前采用EUV光刻機量產年挑戰年之前成為5nm制程領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