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全面整改怎么可能。”
“但至少真的這么做了,確實壓制住了我們的氣焰。”孟謙有一說一道,“人家不用丟掉面子了。”
“可憐了那些企業了,那我們這一招也就只能這樣了?”
“再加一個籌碼吧。”
“孟總打算把哪個籌碼用上?”
“既然說我們是一家徹頭徹尾不安全的企業,那我們在米國的資本應該也不安全吧?”
邵一波臉色一變,“沒必要吧孟總,犧牲掉我們的投資,對我們來說損失很大啊。”
“放心吧,我留了后手。”孟謙在桌前的地球儀上點了點英國。
邵一波立刻領悟孟謙的意思便不再多言。
10月12日,孟謙又在風信上發了一份名單并簡單的寫上7個子:附上第二批名單。
孟謙連續的挑釁引來了很多爭議,甚至包括國內的一些保守派也開始聯系孟謙讓孟謙收斂一點,但孟謙只有一句話,大風集團要是再收斂,過不了多久公司就沒了。
而孟謙提供的第二份名單有700多家企業,這700多家企業的共同特征就是,大風集團全都占股。
“這又是怎么回事?”米國這邊又開始開會了,“為什么大風集團會在我們米國有這么多投資企業?而且有這么多關鍵技術企業?”
“其實仔細查看這些企業就會發現,這些企業大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企業規模并不大,當然,其實確實不乏一些在特定領域有所成就的企業,但整體規模都不大,所以這些企業不像當初的特斯拉因為有大風集團股份被特別重視。
而且大風集團在投資這些企業的時候,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初創公司,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些初創公司背后的資本,等這些企業發展起來之后,再管就沒那么容易了。”
“這些企業明顯都是篩選過的,別說什么不乏一些在特定領域有所成就的企業,可以說這700家企業都是有技術亮點的,大風集團不可能投資眼光這么準,肯定是不斷調整在我們米國的投資才會有這個結果的!”
“怎么說呢,大風集團在08年之前就收購了不少我們米國的企業,金融危機那會兒更是大手筆收購,確實,不少企業后面沒什么表現大風集團都撤資了,這700家算是一點點精簡出來的,但是這些企業也確確實實是早年間就被大風集團收購的,并不是后來才轉到大風集團手里的,這真的是沒辦法的事情。”
“早年間投資就能有找到這么多優質企業?巴菲特也沒他厲害啊!”
“孟謙的投資眼光本來就比巴菲特厲害啊。”
“你!我不想談論投資眼光的事情,既然孟謙把名單發出來了,那就讓他撤資!”
“不行,絕對不行!這些企業不知道多少項目現在靠大風集團的資本撐著呢,一旦大風集團真的直接撤資,這足以引起一定的社會不安啊!”
“可他在挑釁我們,看不出來么?”
“看的出來也得謹慎的處理這件事情啊!”
就在這時,有人突然闖進了會議室,“熱搜大家快去看熱搜。”
在推特的熱搜上,一張圖正在瘋轉,不知道是誰算了一筆賬,如果大風集團現在對米國所有關聯企業直接作出極限操作的話,將造成米國至少30萬的直接失業。
這個數字,足以讓很多人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