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依沙克立刻站起來往外走去,挺拔的身影、嚴峻的神情就如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勇敢戰士一樣。
托馬斯.依沙克的官邸是一所跟安科拉長墻相連接的小城堡,城堡的大門是封閉的,當他向外打開的時候,一片銀色世界映入眼簾,凌厲的寒風裹挾著雪花吹了進來,劃過皮膚就像刀割一般疼痛。
托馬斯.依沙克的貼身騎士已經準備好了兩架狗拉雪橇,在這個寒冷的季節中,絕大部分種的戰馬都適應不了長墻內外的寒冷天氣,用不了幾天就會凍傷病死,皮厚毛多的雪地犬才是最耐寒的可靠交通畜力。
從空中俯瞰下去,托馬斯.依沙克和勒茲上校乘坐的雪橇就如兩個螞蟻爬出了蟻堆一樣從小城堡中走出來,順著一條在積雪中隱隱露出顏色的黑色長墻往東方移動,在距離他們很遠的地方,有一坨黑乎乎的建筑群,正在向天空噴吐著團團白氣,顯示著人類活動的氣息。
安科拉長墻又被稱為“二號長墻”,屬于大陸北方長墻的一部分,千年以來一直屬于佛倫斯帝國的勢力地段,在抵御北方黑暗信徒的同時,也擁有著這幾百里長墻北面范圍內的開拓權,特種礦石的開采,靈力材料的收購,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條長墻每年都會吞噬數以千計的戰士,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放棄這份“地域黑暗”的責任,其本心就是為了獲得大量超凡途徑所必須的材料,以控制本國內超凡者的成分比例。
托馬斯.依沙克和勒茲兩個人駕著兩架狗拉雪橇在長墻的風墻后面快速奔行著,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奔行了三十幾里路程,終于趕到了北方長墻最繁華的區域都倫城。
曾經統治整個大陸的諾曼帝國已經四分五裂,只剩下幾座城市還在硬撐著諾曼城市聯邦的架子,但是很多的遺留還在昭顯著偉大帝國昔日的輝煌,都倫城就是一顆諾曼化的碩果明珠。
都倫城的城墻有三十米高、幾十米厚,全部都由上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壘砌而成,高聳的望樓、哨塔上都由寬闊的空間,以容納各種遠射武器的安置,每隔一段距離,城墻就會外凸出一塊寬闊的平臺,跟望樓、哨塔和側向的城墻形成交叉的無死角射界。
都倫城城內面積寬闊,道路交錯筆直,軍事區、商業區、儲備區分隔明確,儲水、排水分布清晰,是一座集駐軍、防御、商業、居住于一體的大型要塞城市。
在很久以前,這里只有一座都倫城孤獨的對抗黑暗,大陸各國在教會的征召組織之下,就是依托這座城市往東西方向延伸,慢慢的建立起了今日的北方長墻防御體系。
托馬斯.依沙克的雪橇上插著一面佛倫斯第一遠征軍的雪狼軍團旗,都倫城哨塔上的哨兵提前就通知看守城門的士兵從暖房中出來打開一扇小門,讓托馬斯.依沙克伯爵和勒茲上校直接滑進了城中。
“這些士兵竟然躲在暖房中值守,都倫城的防御已經松懈到這個地步了嗎?”托馬斯.依沙克看著關閉城門后惶急的往暖房中躲避的諾曼士兵,既憂心又氣憤的說道。
勒茲上校瞥了瞥眼睛沒說話,他是經常外出執行偵查任務的獵人,自然知道在這種幾個小時就可以把人凍死的天氣里,沒有人會傻乎乎的在外面輪班執勤,上面的指揮官也不會管得太嚴。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北邊的暗夜信徒沒有異動,如果“黑潮”真的來了,就算是凍死在城墻上,指揮官也不允許他們私自退下來的,因為那些兇惡的暗夜信徒在指揮官的眼里,就是會活動的財富。
幾架雪橇一直滑行到了都倫城市中心最大的一棟建筑面前才停了下來。
高高聳立的教堂尖頂、造型簡單的巨大十字架,七彩斑斕的玻璃窗戶、進進出出的虔誠信徒,正是北海之北最大的光明教堂都倫大教堂。
托馬斯.依沙克昂頭走進都倫大教堂的大門,對著司門員鄭重的說道:“我們有急事要見巴勒霍爾樞機主教!很急!”
“請您稍等!”
負責接待的司門員是認識附近所有勢力的重要人物的,對于托馬斯這個佛倫斯第一遠征軍的軍團長自然不敢怠慢,趕緊上后面去稟告教堂的執事主教巴勒霍爾。
都倫大教堂因為地處前線,各種事情的處理效率很高,托馬斯.依沙克和勒茲很快就見到了巴勒霍爾樞機主教,但是見面的場景卻讓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