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望只是笑笑:“承大人吉言。”
他先時不為手下沒見過世面而覺寒磣,此刻也不因兩位青牌體系內的大人物夸贊而膨脹。
從容故我,輕聲對著范清清道:“請試音。”
這處正聲殿,范清清費了極大的心思,是比照著較于五仙門故地更好的標準來建造的。
一來是為了在姜望面前好好表現。二來,她現在也確實愿意在更安定的齊國定下來,尤其是看到姜望越來越長遠的前途后。
正聲殿建在青羊鎮域里的一處無名竹山上。聽正音,當然要聽自然之聲。
此山翠竹郁郁,每有風過,沙沙作響。
范清清尋遍了青羊鎮域,才找到這個最合適的地方。說起來,距離當初那個發生很多故事的胡氏礦場并不遠。
此殿建成之后,還是第一次“開聲”。
范清清很自信。
以她的修為和眼界,督造一座正聲殿,想也不會出現什么紕漏。
她行至殿堂左側,掐動印決,而后輕輕一推窗
聽過風聲嗎?
風拂垂柳,是溫柔的。
風摧朽木,是狂暴的。
風輕輕掠過水面,是淺淺的漣漪。
風敲擊在窗外,則是思念。
此時此刻,那一陣風,它雀躍地穿進了竹林間。在竹葉的簇擁里,吹出了漂亮的哨音。
擠出密密的竹葉,卷動竹枝,輕輕地搖曳……
竹海起漣漪,就在風來時。
這風聲、葉聲、竹聲……都在正聲殿里還歸本真。
正聲殿內,眾人久久無言。
“確實妙極。”岳冷嘆了一聲:“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有道是“身在公門好修行”,他半生埋首案牘,做了不少事情,也為人情所累。
前幾年已經退隱,想要在修行上有所突破,但人情卻不是那么容易擺脫的,又時不時被請動出山。
與其說這自然之聲妙極。倒不如說,自然之正聲,恰恰擊中了他的部分心聲。
厲有疚則道:“有此一殿,此山非無名也!”
相對于岳冷,他在公門里尚有更多的進取心。若能擠進政事堂,成就當世真人的可能性,也會多那么一點。若不能,像岳冷那樣加一品致仕,也能有更多的資源,便于退隱后修行。
所以聽這風竹正聲,他先想到的是價值。
姜望笑道:“相請不如偶遇,便請厲大人為此山賜名!”
既已決定交好,厲有疚倒也不扭捏,當即便道:“絲竹亂耳,此音撫耳。案牘勞形,此殿寧心。此山,不如以‘撫寧’二字名之。”
……
……
……
ps: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一》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晚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