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天地本能的開始抑制一切,壓迫著這片地域,讓眼前的地方更加顯得荒蕪。
以山峰為中心,這里直接變成了兩個世界。
一個世界是完全靈氣海洋,是修行的圣地,而另一個世界則是靈氣的荒漠,是完全的死寂之地,沒有任何修行者能夠誕生。
兩片地方顯得如此獨特,分明到了一種程度。
隨后,一些修行之上的天才開始陸續降臨了,在陳長銘的教導下,開始修行他所穿的涅槃經。
在這個世界,他將自身創出的涅槃經無私的傳播而出,直接傳授給了所有人。
正常情況下,他自然不能如此。
經文之中往往會蘊含著開創者的部分道則,更會蘊含開創者部分的理念與道路。
越是高層次的經文,往往越會如此。
這些經文若是給自身的傳承者倒也罷了,但若是給敵手知曉了,說不定反而會從傳承中窺見弱點,從而針對性的布置出種種手段。
更何況,一般來說,一份經文往往也不可能適配于所有人,總有是否合適的區別。
縱使是同一種經文,不同的人修行起來,其適性往往也是不同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會一致。
所以在尋常情況下,不論是什么傳承,對于自己的弟子往往都有一套獨特的篩選流程,不可能什么人都收。
但是到了陳長銘這里,情況卻并非如此了。
這一次傳授弟子,他沒有任何保留,但凡是來到他這里的人,他全部都收下。
而其所傳授的經文,也就是一份涅槃經了。
當然,是不同版本的涅槃經。
神魔經文太過于高深,初學者若是涉及于其中,最后反而容易出現種種問題。
也因此,那些求道者所修行的,并非是真正的涅槃經,而是涅槃經的簡化版本。
等到他們修行涅槃經有成后,再修行涅槃經的后續版本,借此邁上更高層次。
這便是陳長銘為這些人做好的規劃。
這種做法在正常情況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此刻卻顯然并非如此。
眼前所在的世界并非正常世界,而是一處虛無的空間,其內的一切本質上都屬于逝去的事物。
既然早已逝去,自然也不必擔憂太多了。
擔憂太多,其實也沒什么必要。
既然如此,陳長銘自然也沒什么顧慮,可以放心將自身的根基經文盡數傳授,沒有絲毫掩飾。
而不同人的適配性,也很好解決。
等到第一批弟子成材后,陳長銘允許他們將涅槃經改編,將其改編成更加適合自身的版本。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為了這個,陳長銘才會將自身的經文廣為傳播,將其傳播到所有人身上。
這是為了看見更多的變化。
眾生之中,擁有著無限的可能。
而同一份經文,在經過不同人之手時,往往也有著不同的變化與感悟。
若是能夠將這些感悟融入自身,便能看見更多的可能,從中窺見更多的變化。
而唯有更多的變化,才能帶來不同的改變,為涅槃經的改善做出更多貢獻。
陳長銘便是如此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