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頭暈的緣故,任全將話說得很慢,偶爾還會顛三倒四。但基本邏輯,卻還能保持清楚。所以,張潛聽了幾句之后,總算弄清楚了他先前所說,今夜吃鐵錘吃得不冤枉的理由。
原來,那位王毛伯和此刻被捆在樹上的不速之客,是一對兒親兄弟。他們倆的父親是高句麗人,因為作戰悍勇,落了大唐戶籍,官拜果毅都尉,還有著游擊將軍的散職,算得上春風得意。然而,在十六七年前的一次邊塞之戰中,這位王都尉卻不幸以身殉了國。(散職,相當于軍銜。)
那時還是武后當政,朝廷下旨善待烈士子弟。所以,官府就特意將王家兄弟,好好慰勉了一番,還給了王毛伯一個驍騎尉的勛職。而他們的父親在身后,也給他們兄弟倆留下了一座有五百畝良田的莊子。(注2:勛職,官員晉升的一種指標。策勛十二轉,就指的這種。)
如果兄弟倆都努力上進的話,這輩子即便都不出仕當官兒,也能舒舒服服地做一輩子小地主兒。只可惜,王將軍去世的時候,王家老二才六歲。而王家老大王毛伯,又當兄長,又當父親,難免手忙腳亂。
結果,長著長著,王家老二王毛仲,就長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敗家子,人送綽號王大槌。揮金如土不說,還喜歡跟其他紈绔子弟結伴出游,四處惹是生非。
長安城里惹事,很容易惹大。在王毛仲十七歲那年,這群紈绔子弟,終于捅破了天。在野外打獵燒肉之時,一把火燒到了未央宮的柳樹。(未央宮在唐代也是皇家園林)
而武則天當時已經年邁,正是疑心病最重的時候。暴怒之下,立即派出了御林軍拿人。結果,一群紈绔子弟們迅速落網,全部要被秋后斬首示眾。
眼看著自家弟弟尚未成年,就要身首異處。那王毛伯大急,找到父親生前的上司和同僚幫忙,不惜代價上下打點,又冒死去長安城里敲了登聞鼓,向有司陳述他父親當年的戰績,才終于讓朝廷網開一面,將王毛仲以及其他幾名從犯的死罪,變成了臉上刺青后,官賣為奴。
“屬下就是那時候,聽說的此人。當時周圍朋友們都感慨,說所謂長兄如父,不外如此。”按著額頭將來龍去脈說完了,任全繼續連聲嘆息,“卻沒想到,王毛伯為了救他的弟弟,連襲蔭的勛職都舍了出去,更沒想到,那王家竟然破敗到如此地步,王毛伯居然要靠佃田來種,才能養家糊口!而崔管家居然孤陋寡聞,連王毛仲的名字都沒聽說過,還做出登門逼債的蠢事來!”
“什么長兄如父,他這么照顧他弟弟,想過他自己的老婆孩子了么?至于崔管家,先前也不是誰,死乞白賴替他求情來著?”張潛有些理解不了王毛伯的犧牲,沒心沒肺地在肚子里小聲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