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墻前,敵軍的騎兵和草原民族精通的馳射之技,將毫無用武之地。而中原的戰士們,卻可以憑借盾墻的保護,鎮定地從獨輪車上取下強弓硬弩和利箭,對目標展開屠殺!
第二幅圖,是三個木頭箱子,上面各自連了兩根長長的大毛竹。一根毛竹高高地豎起,一根橫放。橫放的毛竹用力下壓,豎起的毛竹頭部的圓孔處,便會將液體噴向高處的敵軍或者敵方的武器。兩根毛竹同時豎起,中間拉上繩網,便是一架帶著底座的云梯。
兩只箱子連同毛竹相對擺放,則可以構成一座簡易橋梁,無視對方所挖掘的壕溝。如果是多只箱子稍加組合,則是一艘簡易渡船,輕而易舉地幫助士兵渡過華夏北方的大部分河流……
第三幅圖,好像是三輛木制的塔吊,不但可以吊裝重物,互相組合后,能夠變成壓制城頭上弓箭手的大型井欗。而部件稍變化,就是一輛投石機,或者說是另外一個時空中所說的旋風炮……(注:投石車在中國出現得很早,但襄陽炮則為引進技術。)
第四幅……
第五幅……
……
每一幅上面的器物,都是簡單的木頭,繩子和毛竹等材質所造。但是,每一件器物,都達到了戰國時代的科技應用極限。而個別器物之設計,則直接跨越了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的漢、唐、宋、明,觸摸到了工業革命的邊緣!
最后一幅圖上,只畫有一個器物,而不是幾件器物組合。當張潛的目光移到上面,剎那間,他全身上下的頭發都豎了起來,大汗淋漓。
那是一個沒完工的圖譜,很顯然,其設計者,也沒有把握,自己的想法能否在現實中兌現。
圖譜中,所用到的耗材,依舊是木頭,竹子,繩索三樣。
木頭打造成了馬車的車廂和小巧的車輪,竹竿組成了兩只巨大的翅膀和兩只小巧的翅膀,橫著捆在車箱和車廂末端的上方。
而在車廂末尾,則由一組竹子做成了噴管。
噴管處,無聲的火焰燃燒,將沒有挽馬的馬車,直接推上了云霄!第二更送上,大家讀得開心。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