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咱家就幫上都護照看幾天院子,等上都護回來再還給你就是!”薛思簡終于眉開眼笑,輕輕向張潛拱手。
自打接替了高延福的職務之后,他在皇宮內外的地位都瞬間變得炙手可熱。每天拿著禮物登門“求教”的人,能排成一條長隊。如此,他自然不缺一套崇仁坊的宅院。然而,張潛主動送的院子,和他自己花錢買的,卻大不相同!
首先,這意味著連張潛這種戰功赫赫的名將,都有求于他。別的武夫在他面前,更應該主動低頭。
其次,能跟張潛稱兄道弟,也意味著他的人脈越發廣闊,勢力可以從長安城,一直延伸到數千里外的西域!
第三……
而張潛見了薛思簡的舉動,心中越愈發相信,自己沒有表態支持韋后,乃是明智之舉。看一個政客有沒有前途,需要看他身邊的人。應天神龍皇帝再平庸,高延福卻不會主動向外臣示好,討要超出尋常交往范圍的財物。而薛思簡,明知道韋后對他不甚滿意,居然還敢將他送的房產欣然笑納!
不過,薛思簡敢主動要他“上貢”,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眼下韋后應該還沒有對付他的意思。因此,張潛對自己的安全,也愈發地放心。
于是乎,在與薛思簡兩個“依依惜別”之后,他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準備出發事宜。每天都派遣心腹,拿著自己的名帖和手書,前往兵部、戶部、武庫等處,催討朝廷答應給碎葉軍的各項輜重補給。
而相關衙門的官吏,很顯然已經得到了上頭的暗示,盡快打發張潛這個刺頭滾蛋。因此,非但沒有按照陋習吃卡拿要,反而主動又在原有數額上加了半成運輸損耗,以免他再度賴賬,給朝廷添亂。
又過了幾日,朝廷答應的新頭銜,也落到了實處。不是張潛主動提出來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是又高了一級的“同中書門下三品”。有不經兵部,直接向皇帝上奏,任免鎮西都護府治下所有大部分文武官員,就地征調糧草和征討鎮西都護府境內以及周邊各部族等權力,甚至危機時刻,還可以不必等待朝廷準許,就率部出境作戰。(注:以上在正式歷史中,是都護府改稱節鎮之后,李旦下放給各節度使的權力。)
如此,張潛這個鎮西都護府上都護,雖然同時兼任著安西大都護府行軍長史,權力卻幾乎與安西大都護牛師獎相同了。相當于朝廷將原安西四鎮,一分為二,將靠近中原的半部分委托給了大都護牛師獎,而靠近昭武九姓十國的部分,則全部委托給了他!
當然,與權力相對應,張潛的責任也更大。非但昭武九姓,大小勃律,以及傳說中的大食東征兵馬,需要他率部防御。將來若是吐蕃殺下高原,他還要隨時率部向南,與牛師獎所率領的安西軍守望相助。
很遺憾的是,朝廷除了給了他雙倍的糧草、輜重和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頭銜之外,卻沒有從中原各地征調府兵充實碎葉疏勒兩鎮。換句話說,眼下鎮西軍除了張潛原本直屬的六千精銳和郭鴻所部一萬五千多人之外,沒有任何新鮮“血液”加入。今后鎮西都護府無論遇到多大規模的戰事,張潛能調動的兵馬上限,也就是兩萬左右,不能指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