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是目前普遍的對支付寶占用客戶資金沉淀的利息的行為的質疑,所以很大程度上,余額寶也是支付寶不得已的行為舉措。我有時候在想,余額寶雖然對客戶是有利的,但是對支付寶其實并不利。
因為通過余額寶,阿里把本來可以實現的資金沉淀利息,都還給了客戶自身,而阿里改為收取基金的服務費或者渠道費,當然兩者之間是否一定誰高誰低,沒有數據,我也不敢瞎猜,但是感覺肯定是之前的收益更高吧。
余額寶對銀行的沖擊有沒有,我個人感覺還是有的。只是小的微乎其微,很多人說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因為貨幣基金可以不斷的擠入支付寶體系,都可以展開合作,讓更多的貨幣基金進來。
怎么說呢?我覺得這個可能性的確不太大,前面說了余額寶還是立足于淘寶客戶進行的行為,在淘寶的客戶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大面積的吸引淘寶以外的客戶進入體系內,用余額寶的產品,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余額寶的吸引力還是非常有限的,對于體系內是因為有現實的余額管理的需求存在,而對體系外的客戶跟銀行的貨幣基金發售行為而言,ww吸引力非常一般。銀行購買貨幣基金無論從信任度還是從收益率來看,都比支付寶更有吸引力。選擇面也更寬,也更便捷。
另外一方面,貨幣基金對于流動性要求很高,所以使得貨幣基金的規模盤子要求整體穩定,不能大起大落,雖然阿里號稱技術可以實現提前預知規模大小起落,但是對于基金公司而言,肯定是不太喜歡這種不太穩定的流動性的,支付寶目前的客戶群體個人感覺對貨幣基金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頻繁的贖回,規模的大小起落,都讓基金公司人為的增加難度。更別提雙11這種購物節日的存在了。
所以,個人感覺,第一不會太多的貨幣基金跟支付寶合作余額寶,第二合作起來的貨幣基金也未必能把規模做的多高。
最后說一點有意思的事情,現在媒體大肆唱多余額寶,都把關注點放在了收益比較上,但是恰恰這個是最不靠譜的地方。媒體卻忘記關注了余額寶真正的技術創新應用上,他可以實現在購物的時候視為自動贖回,這種技術設計,對銀行就特別有意義。
現在銀行卡在購買和贖回上其實是不夠人性化的,影響了認購意愿。如果也能采取這種技術,你在取現的時候,自動視為贖回,或者你在刷卡的時候視為自動贖回,或者你發個短信,就能立刻認購和贖回,我相信,都會大幅度地增加銀行卡客戶的購買貨幣基金的積極性。
(本文作者介紹: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